杂谈——从电影《邪不压正》的故事情节分析谈起
从电影《邪不压正》的故事情节分析谈起 这部电影堪称经典的最美画面 熟悉的朋友不止一次,要我谈谈对电影《邪不压正》的看法。我在以前,已经谈过对张北海教授的小说《侠隐》的看法,现在要来谈电影,十分为难。...
View Article杂谈——从河北省及河北人的历史发展谈起
从河北省及河北人的历史发展谈起 我委托朋友搜集河北省某些村落的现在照片,出于对河北省战争历史研究的需要。 可能没有哪一个人,能够低看河北省在中共战争、建国年代以及和平建设时期的重要作用。就像歌曲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样,没有河北省也不会有新中国。...
View Article杂谈——1948年12月张家口战役中的国民党军骑十一旅
1948年12月张家口战役中的国民党军骑十一旅 或者说,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副标题:一位绥远起义的国民党上校军官的故事。 这几天电视台——好像是老故事频道还是中央四频道?记不清了,在播放1948年底平津战役中解放张家口的激烈战斗。电视片谈到了其中国民党军突围中的一个细节,我就从这个细节谈起。...
View Article杂谈——新发现的1950年春天的一张老照片
新发现的1950年春天的一张老照片 今年,2018年,是魏巍去世的十周年,魏巍的子女打算出一本纪念画册,于是请一位有经验的朋友前去谋划。朋友在魏巍家的老相册中,发现了一张1950年魏巍同我父母合影的老照片,照片背后有魏巍的题字:与杨浩夫妇合影。 魏巍在照片背后题记:与杨浩夫妇合影...
View Article杂谈——关于“晋察冀军区”合理准确的表述问题
关于“晋察冀军区”合理准确的表述问题 在军科院军史部一位负责干部(少将)的语言表述中,把抗战时期的“晋察冀军区”表述为是“北岳军区和冀中军区”两部分的总合。这个表述在名称概念上没有错误,但在时间概念上是错误的,因为在抗战八年时期,晋察冀军区从没有设置过“北岳军区”这个机构。...
View Article杂谈——《杨奇清澄清高树勋“叛变案”》
谈《杨奇清澄清高树勋“叛变案”》 同一个历史事件中相互矛盾的历史记述,我们称之为相互“打脸”。这种事曾出现过——在公安部的史料记载中。 公安部老干部局搜集并刊载的历史回忆录中,一位老干部热情地回忆1939年从延安来到晋察冀的中央社会部副部长许建国,“一到晋察冀就平反了熊大缜冤案”……...
View Article老北京公安史话——1950年的文物解析
老北京公安史话——1950年的文物解析 这几张老照片上的“护照”和“路证”,是解放初期由北京市公安局颁发的主要身份凭证和道路出行凭证,这上面展示着不少浓厚的历史文化的信息,一般人很难一眼都看出来,我做个详细的解析。 这几份“护照”是当时实行“工作证”之前工作部门颁发的临时身份证明,明确标明了“因公”,所以只有“因公”一说,“护照”是没有“因私”的。但“路证”就有因公出行和因私出行的区别。...
View Article杂谈——从海峡两岸保存下来的文物和史料所想到的
从海峡两岸保存下来的文物和史料所想到的 这是我从发现1950年的这几件解放初期的历史文物所联想到的。应该是在若干年前,北京市公安局的有关部门在处理废旧纸堆,将这些过去的旧文字档案卖了废纸,收购到这些废纸的废纸的小商人不大懂历史,但却有着与时代紧密结合的经济头脑,于是将这些印有字迹的废纸当文物卖。...
View Article杂谈——又到了采摘霜桑叶的日子
又到了采摘霜桑叶的日子 这几天气温骤降,又逢立冬,提醒我又到了一年一度采摘霜桑叶的时候。其实霜桑叶无须采摘,颐和园西北角绣漪桥两边的游览区里遍布着大量的桑树,每逢寒冬到来,大批的桑叶落地,你只要低头捡拾便可,无需费力从树上采摘。...
View Article杂谈——电话的故事
电话的故事 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地区的电话线路从普通的电线更换为光导纤维通讯,原本号称10M,升级后号称100M(明年号称200M),但实际上很长时间以来,我家的对外通讯线路非常不好,信号时有时无,用计算机监测,状况最好的时候在1M多左右,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一直以为线路被什么人给盗用了。...
View Article最近几天被枪毙的文章
最近几天被枪毙的文章 [通知] 亲爱的新浪博友: 2018-11-11 07:00 您的文章《日共在钓鱼岛上的立场》已被管理员删除。给您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 [通知] 亲爱的新浪博友: 2018-11-07 08:39 您的文章《1950,我们湖北家乡的土改故事—...》已被管理员删除。给您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 [通知] 亲爱的新浪博友: 2018-11-07 08:39...
View Article杂谈——桃酥的故事
桃酥的故事 京味的老糕点中,有一种最“低档”的糕点,叫桃酥。 其实,桃酥原本叫“核桃酥”,跟核桃有关,但跟“桃”没有一点关系。“桃酥”是偷工减料后的一个临时称谓,因为核桃价高,为了压低成本,取消了核桃,连制作者自己也不好意思叫“核桃酥”了,于是改叫不伦不类又没有一点关系的“桃酥”。...
View Article杂谈——迷信的故事
迷信的故事 这些天自立冬后,天气逐渐转冷,我家的门前是一条小河,一连许多天,每天打黑之后,河边的小路上燃起了一堆堆火焰,经久不息,直至夜深。问来自山西乡下的门卫,他回答说,这是天冷了,在阳间的晚辈人在给在阴间的过世老人“送冬衣”呢。...
View Article杂谈——道教的故事
道教的故事 上一次谈到了迷信,这一次就要谈起道教。这二者之间有没有必然性的因果关系,我说“有”或“没有”都不大好,会引起一些人的不快,暂且不下这个结论。我要说的是,可能很少有人,会像我这样,很小就接触了祭拜道教神灵的环境。...
View Article杂谈——历史的故事
历史的故事 我个人的研究之路,是从对道教的研究过渡到对历史的研究的。道教思想的出发点,是“避世”和“遁世”,与这个日益腐败到极点的社会保持相对的距离,以洁身自好;历史学则是只避开敏感的社会现实问题,对历史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View Article杂谈——从历史比较学的角度谈中共军队的“胜仗”问题
从历史比较学的角度谈中共=军队的“胜仗”问题 敌我交战,何谓胜仗?何谓败仗?这一仗我方伤亡人数与歼敌人数是否划算?不同的中共=军队领导人有不同的看法。这一次就谈谈这个问题。 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均出自“双红一”,即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对待属下的战绩评价有自己的看法。 先看林==彪。...
View Article杂谈——有关现代史研究中的方法问题
有关现代史研究中的方法问题 前几天,在一次闲谈中,一位同样研究历史学的朋友对我说:现代史很重视对当事人的采访及当面交谈,因为当事人或历史见证人都还在,交谈中往往说的是真心话。而文字写出来的东西,由于受到各种外力因素的影响和限制,留在文字档案中的话与原意相违,是被扭曲或被认为歪曲后的历史,不完全可信。...
View Article平西挺进军史研究——谈谈革命回忆录中的“可信”与“不可信”问题
谈谈革命回忆录中的“可信”与“不可信”问题 人没有不犯错误的,有时是很严重的、人命关天的错误。老一辈革命者如何在回忆录中看待自己年轻时犯下的严重错误?今天我打算结合一部著名革命家的回忆录,从另一个角度再深入谈谈这个问题。...
View Article战地黄花分外香——记易县朋友李小龙最近的满城县-易县之行
战地黄花分外香——记易县朋友李小龙最近的满城县-易县之行 这几天寒流骤降,冰冷刺骨,滴水成冰,可易县朋友李小龙,竟然单车轻骑,一辆摩托独闯满城县,带回许多宝贵的图片。我挑其中有意思的部分做个讲解,也让李先生在寒冬之日的满城县之旅不虚此行。...
View Article东西高士庄村——这里面的故事可不少
东西高士庄村——这里面的故事可不少 这部分的内容,被李小龙放在了“谢臣烈士”的栏目里。谢臣是易县人,1963年在洪水中为救助当地农民牺牲的一位英雄,我不打算评论这名英雄,我关注的是这位英雄牺牲的这个村子“东高士庄村”。...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