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的故事
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地区的电话线路从普通的电线更换为光导纤维通讯,原本号称10M,升级后号称100M(明年号称200M),但实际上很长时间以来,我家的对外通讯线路非常不好,信号时有时无,用计算机监测,状况最好的时候在1M多左右,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一直以为线路被什么人给盗用了。
投诉电话不知打了多少次,光纤通讯的主管部门是联通分公司,那边回答,他们的机房显示信号是正常的,问题出在我们这里,要我们“自查”。我家里要借助光纤通讯的设备不少:两台电脑,两部座机,三部手机的Wifi,再加上我太太单独使用的平板电脑,接不通就没有信号,无法与外界联系。可又不是绝对的不通,确实还多少有点信号,勉强可以与外界联系,只是信号微弱得可怜,非常得不好,连下载个最小的文件也十分困难。
投诉的次数多了,联通分公司终于派人过来,沿线路检查,结果还是没发现有任何问题,沿线的光纤线路都是好的。问题出在哪里呢?某一天,一个担任维修任务的河北年轻人过来,随身带来一个光纤线路的检测仪器,从我家的大门外查起,走不过三步远,就发现了问题。爬高细看,原来紧贴着房顶布线的光纤线,被人——不知是什么人,从内部给折断了,外观线路都是好的,但内线紧靠感应维持着联系,难怪光纤的信号不好。
我们这座楼房除了有联通一家,还有其他的通讯线路竞争对手,满楼张贴着“免费安装100M宽带”的广告,不排除竞争对手在安装我们对门家通讯线路的时候,顺便!对我家的联通光纤的线路做了点手脚。
记得那一次,上门担任线路维修的河北年轻人跟我们要了一根牙签,很快修复了这段线路,很快,我们的电脑和Wifi都恢复了正常,只是座机之一的线路依旧没有信号。年轻人说,那台电话的线路不归他管,是内线电话,他不便插手。
现在来说说电话的故事。
这几年来,不止一位,表示要加入我的微信裙或拉我加入他们的微信群。我没有加入任何当今非常时髦的微信群,原因是我几乎不使用手机,所以至今都没有准备个手机。
我家里有七台对外的联络工具,两台电脑、五部电话;我太太基本不使用电脑,她单有一台苹果平板电脑,看微信上网都用它。
五部电话,两部是有线的,亦称“座机”,一部内线、一部外线;不怕您笑话,我使用最多的就是这部外线电话。可惜就是商业广告、诈骗电话、还有“打错线的”,时常不断。几年前,一个打着我某个亲戚旗号的陌生人动员我“捐肝”的电话(我在文章中措写成“捐肾”,被我太太纠正,你看,这件事我都忘得差不多了,可我太太还牢牢记着)就是通过这部外线电话打进来的。
我至今都不清楚到底是谁在背后设下一个局,算计我的肝?
那些打来的诈骗电话,几乎都是摆着一副“公事面孔”,用蹩脚的普通话录音电话,从你拿起电话到对方播放录音,要慢半拍,为的是要启动播放它的录音。摸到这一招数后,以后拿起电话,一听对方没有马上讲话,就知道对方在准备播放诈骗录音,于是马上挂断电话,省点时间吧。
手机实行实名制后,我家的三部实名制手机,我太太名下两部,孩子名下一部,你查我名下的手机是查不到的。太太名下的两部手机,常用的一部,带在身边,供她使用,这部手机不联系、也不储存任何的经济往来信息;另一部放在我的桌前,以备急时使用,只有这部几乎不对外的手机储存了一些经济信息,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在接听不明电话时被木马软件侵入,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紧张,因为我们家有一个很得罪人的规矩:陌生的电话号码我们是一概不接听的。
对方如果是熟人,他尽可以发短信过来,或者用微信联系,如果没有短信和微信,我们一概认同为“骚扰电话”。
我从不加入任何微信群或发布什么公众号,也就是这个缘故,但这也为我免去了许多麻烦的事情。
除此以外,凡打到座机外线的电话,一般都是由我来接听的,张冬柏先生的几次电话就是如此。但凡骗子打来的录音电话、商业推销或什么社会调查、公司大庆免费领奖之类的电话,我不等对方说完就立即挂断,无须跟对方做过多纠缠。
当然,“陌生电话一概不接”只是个大原则,还有一种“打错线的”电话,对方大多是老年人,不懂手机,只会座机,且性格又异常顽固,三番五次地给这个电话号码打个不停,这时候你要耐下心来,做好一阵解释才行。
太太在具体执行“不接陌生电话”这个原则上常常犯错,她在无意中接过许多陌生的电话。前不久,一个女士陌生的电话打进来,打到我太太的第一部手机,点名找我。问对方是哪里?答曰:协和医院。问对方姓名?答曰:这属于个人隐私,不方便说。
你主动打电话与对方联系,一定是想做一个思想上的沟通。而思想沟通的基础是对对方的真诚与信任,否则,思想沟通就无从谈起,成了“耍心眼”了。
所以,你有个人隐私,我何尝就没有呢?何况是你主动打电话找我,起码要有对我、包括对我太太的起码诚意和信任。对方既然选择说这样的话,暴露出对我太太缺乏起码的信任,我太太尊重您的“隐私”观点,为什么要给您回电话,知道您的“隐私”呢?于是就没有回电话。
事后细想起来,我已大抵猜到了对方是谁。但对方做得不够得体,言语中明显缺乏诚意和信任,所以断送了这次难得的联络机会。其实您尽可以大方说,是我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刚从港澳地区回来,叫张××,想叙叙旧。您这一绕弯子,反而把事情给搞复杂了。
港澳那个地方属弹丸之地,过去是享受外国殖民地的特殊政策,现在是享受国家给予的特殊政策,港澳人可以自由穿行于大陆,而大陆人要到港澳去,却先要办好很复杂的手续。久而久之,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似乎港澳人要高大陆人一等,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他们可以来去自如,你这个大陆居住民却不行,这就是两地居住民的待遇差异,也是港澳居住民看不起大陆居住民的根本原因,你在社会地位上不及他们更自由一些。
在电话中尚且如此,在现实中呢?我不敢往后面想象。其实,不是每个中国大陆人都喜欢傍大官、傍大款、傍大腕的,想到这里,呵呵,还是不见的为好。
待人以诚,报之以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起码基础。所以,港澳人、包括已取得外国籍身份的前大陆人,最难建立起来的是与大陆人之间平等交流的诚信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