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因二十九军突然撤退,被困在北平的各色人等
那些因二十九军突然撤退,被困在北平的各色人等 1937年7月,因芦沟桥事变而引起的平津抗战,十万二十九军及附属于二十九军的十万地方保安部队,总计约二十万人,成为包括平津在内的华北北部地区的抗日中坚力量。而在四年前的1933年打响的长城抗战,中国军队前后投入约三十万人,其中中央军表现差劲,而武器装备简陋的六万二十九军在长城沿线打得最好。...
View Article二十九军从北平突然撤退,为什么把张自忠留了下来?
二十九军从北平突然撤退,为什么把张自忠留了下来? 卢沟桥事变后赴任华北的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 1937年侵华日军为瓦解二十九军斗志发布的“绝对不杀投诚者”传单 张自忠殉国,以及宋哲元病故,标志着二十九军元老派抗战人物的损失殆尽...
View Article平津沦陷后中日军队第一次大对决的保定会战
平津沦陷后中日军队第一次大对决的保定会战 很多年来,我追查俺家老爹——当年只有十八九岁——留在北平的所作所为,他一趟又一趟往返于北平—天津之间,帮助了许多二十九军的官佐及家眷脱离沦陷后的北平。他当然不是“活雷锋”,也不是在“学雷锋”,而是“奉命而为”。说得高大尚点,是“受人之托”,因为他跟下命令的人并不是直接的上下级隶属关系,更像是雇主与雇员的关系。...
View Article二十九军平津抗战是八路军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起点
二十九军平津抗战是八路军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起点 我们在这里讲二十九军的北平抗战故事——或者往大了说,讲冀察平津发生的抗战故事,不过是个引子,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华北抗战八年的主角——八路军那里去。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冀察平津地区打了总共三四个月,之后彻底退出了这个地区,以后的八年,直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才重新返回这个地区。...
View Article回忆一段熟悉的旧旋律
回忆一段熟悉的旧旋律 我住的地方,在北京西郊,那是一个老北京人只占少部分,大部分是外地人或外地籍的新北京人居住的地方。以前,每逢重大的节假日来临,我们小区周边的街道上都是空空荡荡,见个人影都很难。不用说,那些外地有家或老人还在的人都回去了,而且是“举家而行”,昔日热闹的偌大北京顿时成了座“空城”。...
View Article华北晋察冀抗战八年,战场的主动权控制在谁的手里?
华北晋察冀抗战八年,战场的主动权控制在谁的手里? 骤然间谈这个话题,是为了回答一位朋友很早时提出的一个问题:杨成武一分区属晋察冀军事实力最强的八路军,可抗战八年时间,为什么身在易县狼牙山地区的杨成武,一次都没有攻打过近在咫尺的易县县城?你看过电影《三进山城》吗?八路军一个连就能打下县城,为什么杨成武几个团还做不到?...
View Article1937年,北平沦陷前后的小报、《益世报》那点故事——序言
1937年,北平沦陷前后的小报、《益世报》那点故事——序言 想试用一个办法,无奈中的尝试,将一篇几千字的文章分十次刊出。这样,即使有被封杀的部分,也不会被全部封杀,总会有大部分漏网过去。 这一次谈谈序言,新增加的部分。...
View Article1937年,北平沦陷前后的小报、《益世报》那点故事——1
1937年,北平沦陷前后的小报、《益世报》那点故事——1 如诸位所见,同样是保存家庭记忆,我是通过“故事”,而不是通过像犹太人那样的宗教仪式上的“歌曲”,来保存家庭的记忆的。当然,既然是“讲故事”,就不能像历史学那样干巴古板,在某些细节和对话方面有“创作”的成分,不会那么“严丝合缝”地符合历史的每一件实情。...
View Article1937年,北平沦陷前后的小报、《益世报》那点故事——2
1937年,北平沦陷前后的小报、《益世报》那点故事——2 1937年6月的那个日子,小报老板上门燕京大学拜访新闻系教授刘豁轩的时候,带给了刘教授几份自家开办的小报样纸,要刘教授再见到那位湖北小青年时拿给他看看,事先知道自己将来要编辑的是什么样的报纸。...
View Article1937年,北平沦陷前后的小报、《益世报》那点故事——4
1937年,北平沦陷前后的小报、《益世报》那点故事——4 1937年底至1938年秋的北平、天津,由于日军主力大举南下,与国民党军在长江一线进行决战,包括平津华北在内的广大地区日伪统治是很松散的,所以成为国共及地方自发抗日势力大发展的最好时期。1938年的5月,平津地区的国共及自发抗日力量都派出代表在天津开会,筹备发动1938年7-8月的冀东大暴动,最终把那一年的抗日运动送上最高潮。...
View Article寻找消失的湖北会馆
寻找消失的湖北会馆 可能一看到用图片发文,就知道准是“什么词”未能通过。由于“什么词”在逐年增长,而且大都集中在文史领域,因此想要正常发表文史类文章的渠道越来越狭窄,而一个不知道自己历史的民族是最可悲的。所以再难,我也要坚持下去。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