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沦陷后中日军队第一次大对决的保定会战
很多年来,我追查俺家老爹——当年只有十八九岁——留在北平的所作所为,他一趟又一趟往返于北平—天津之间,帮助了许多二十九军的官佐及家眷脱离沦陷后的北平。他当然不是“活雷锋”,也不是在“学雷锋”,而是“奉命而为”。说得高大尚点,是“受人之托”,因为他跟下命令的人并不是直接的上下级隶属关系,更像是雇主与雇员的关系。
但最终是“受谁之托”?或者这道帮助二十九军的众多官佐及家眷从北平经天津脱险的指令,究竟出自何人之手?为何人所下?
从后来所发现的所有史料都可以得知,下这道命令的最高层,就是当时“奉宋委员长命令留守北平,代理冀察军政事宜”的北平市临时市长张自忠。
当时,自述“只干十天”的张自忠,实际上7月29日上台,到8月5日声明“辞去代理职务”,实际上只干了七天。在这七天时间中他所下达的最具影响力的命令,就是“作战中的负伤者安排治疗,阵亡者予以安葬,对未及撤离的29军官兵眷属则派员予以接济,或分发路费让他们离开北平,返回故乡”。
所有这一切,处于二十九军这个官僚阶梯最底层的俺家老爹并不知道下达命令的最高长官是谁?他只是干“交通员”的工作,负责从北平到天津之间的这趟列车之行不出问题,到天津之后,另有张子奇这样的老谋深算的地头蛇人物来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