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7

家事杂谈——睡觉的故事

      家事杂谈——睡觉的故事

 

人在生病的时候,由于思维能力的减弱,更多的不是创作,而是回忆往事。也可能是平时太忙了,没有时间回忆自己的往事,于是老天让你每年生一次大病,给你个机会回忆一下自己的往事。

 

我这个人从小觉少,除非是生病,不得不躺在床上,否则会硬挺着不睡觉。因为小时候有个错误的印象,认为睡觉与死亡差不多,什么是“死”,一觉睡不醒了就是死了。可能这也是许多小孩子的“通病”,因为许多小孩子都不爱睡觉。

 

记得五岁多的时候,发现了有“小人书”这个东西,于是花钱租了回去,每晚上要母亲讲书。时值夜半时分,万籁俱静,了无声息,只有我在死缠着上了一天班的母亲讲书。细想起来,我今天要是真写不出什么东西留传于世,我真对不起我的母亲。

 

想不到“讲书”这个东西也带有遗传性。我孩子咿呀学语的时候,常冒出一个词,高举着一本书大叫“捷夫”。我们以为是个动画书中的人物,但找遍了也不见有“捷夫”这个动画人物,很长时间后我们才醒悟过来,原来孩子口中的“捷夫”,就是“讲书”。

 

时至今日,二十多年过去,我孩子并没有走上我“博览群书”的老路,他喜好日文的东西,一直订阅日文的原版书刊杂志,当然也看翻译过来的中文日本小说。我担心这个孩子会被日本人拉过去,走上“否定之否定”的道路。

 

小学、中学,我都是住校。小学住校,十几、二十个人一个大宿舍,上下床,我以晚间讲故事闻名。一边讲,讲到一定时候就问:“还有听的人没有?”只要有一个人没睡实,半死不活的应一声:“听着呢”,我就会继续讲下去,直至所有人都睡实了,没有一个人接话茬,我才会最后睡觉。

 

几十年后的小学同学聚会,还有许多人一再提起这个趣事,问我还记得吗?

 

怎么能不记得呢?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你看,“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今天仍在这里给大家讲故事,不过讲的是八路军抗战打鬼子的故事。作为“非虚构性写作”的作家,我尽力使我的故事具有更强的真实性,不胡编乱造。

 

我的中学外交部子弟很多,华侨子弟很多,一分区王栋的孩子王飞跟我成为同学,就在这个时期。当然,最初并不知道,我父亲在三团时期曾是王栋最好的朋友。可能天地使然吧?我们俩的私交一直不错,这也许就是“气味相投”的缘故。

 

中学是八个人一个宿舍,还是上下床。巧了,我一直都睡上床,从未睡过下床。中学是个时刻在表现自己“见多识广”的社会环境,青年人大都浮躁好动,听别人讲故事在中学就不大时兴。再说这时我也没有了时间,因为我发现了中学的图书馆,于是一天到晚泡在图书馆里,看书不止。

 

在课堂上看课外书被教导处老师抓住了多少回?连我都记不清了。到了晚上,9点半统一熄灯,于是就跑到阴暗的走廊灯光下面来读书。走时赶上老师来查夜,我甚至会躲到臭烘烘的厕所里去读书。

 

我以为如此用眼,疲劳过度,视力会受到影响,但一直到今天,我还不知道“眼镜”为何物?从没有佩戴“眼镜”的那个殊荣。

 

时光流逝,一晃,几十年过去,从学生时代跨越到了今天。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越来越感觉到“人生苦短,来时无多”的无形催促,因此不得不抓紧时间来做点实事。

 

我现在依然觉少,全家睡眠最少的一个,但睡眠少不等于熬夜,我从不熬夜。我们先人留给我一个活生生的事例,就是我的父亲。因为工作太忙,连续熬夜,一星期只能睡六个小时,平均每天不到一个小时睡眠,最后把自己命给丢了。

 

作为反面教员,也作为鲜活的实例,我一生能不熬夜就不熬夜。我不能像他一样,只对这个国家负责,我还要为我的家人负责,我的家离不开我。

 

现在是冬天,天亮得晚,我每天早上五点半(夏天是四点半到五点之间)一定起床,起床后透过客厅的窗户向对面楼上张望一下,看看对面的楼上有几个房间亮起了灯。我这是在提醒我自己:比你勤快,起得早的人大有人在。

 

人难免都会有好奇之心,我也不例外。某天早上,我悄悄溜出去,想看看这些早起的人都在干些什么?当然有锻炼身体的,有急于上班的,还有……差点没把我鼻子给气歪了,人家在溜狗,早起小区内无人,狗随地大小便可以不必收拾,你看着早起的心眼都用在什么地方了。

 

这几天早上虽然还在生病,但我是四点半起床的。因为每天晚上都疲乏至极,才接近十点就昏昏睡去。早睡了一个小时,自然要早起一个小时。

 

我一向早起习惯了,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太太要赶早上班,六点半准时吃上早饭。牛奶,两袋,煮开了,打上一个鸡蛋,然后用巧克力粉调制。主食是蛋糕,她不怕油腻。

 

我则是喜食西湖藕粉,网购来的,一次六大包,我每次冲两袋,稠稠的一大碗,吃个底朝天。如果再吃上一块炸糕,我就十分满足了。我们家附近的回民餐馆炸糕做得很不错,我一次买上几个,每天早上热一下再吃。

 

这几天生病,持续高烧不退,食欲不佳,正好减肥。早上一碗牛奶粥,不吃干的,也觉得撑得很。中午一片面包,一杯山楂果茶,晚上一小碗菜饭。

 

顺便说一句,这些照片上的老同学,我以后再没有见他们的荣幸。因为以后的同学聚会彻底庸俗化了,老同学见面,不再叙旧往事,而是炫耀自己挣多大的钱,开什么豪车,跟在哪个权贵圈子里厮混……尤其这最后一项,中国的权贵者只要你手中有权,就从不缺乏主动为权贵者效力的马仔和狗腿子。

 

这些老同学中起码有两个人,加入了陷害、迫害我的那个小权贵集团里。有的人是做实事的人,有的人几乎一生都是在害人的人。而害人的人是无孔不入的。中国大陆的人性堕落,使得很多人将加害于他人的痛苦来获得自己的快乐——只有极个别的人这么干,大多数老同学是不屑于这么干的。

 

我从他们满嘴没一句实话中发现了这个端倪,果断远离了他们,断绝了往来。某一天,照片上最边上的那个人物,好像乡镇企业家的样子,突然给我打来电话。他可能是仅有的我的小学同学又是中学同学,因为他的姑姑是来自延安的我们小学的校长,有办法通过我的中学校长在他初二时调进我的中学。

 

他的姑姑担任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而团支部书记是我们班的班主任,一个女老师。

 

我对这个女老师的印象不佳,她很势利眼,只重用两种人:家里是权贵的子弟和对她能讨好的学生。小学六年级的第一学期,她险些将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打成反革命,给自己造成立大功的机会,但是被从不整人害人的校长给阻拦住了。

 

这是一张毛泽东主席视察第一辆红旗轿车的照片,当时做成了彩色的明信片,好像是什么比赛吧?作文比赛还是数学比赛,记不清了,有人得了一张,就是照片中间这位黑西服打领带的人。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毛猴子事件的原始照片


很多年后,我在我太太母亲的那些旧书中发现了一本小册子,上面是他姐姐的题字,他姐姐写的回忆录,送给我太太母亲的。在书中的众多照片中,我这位小学同学也在里面。原来他家是完县人,跟一分区近邻,相互很熟。他姐夫辛毅,写了电影《停战以后》剧本的那一个,文革一爆发就自杀了。

 

当时不知道他缺哪根筋,在这张明信片上写了“毛猴子”三个字,这张明信片被一个同学举报,送到了班主任手里。举报人也是证明人,亲眼看到了是他自己写的。写完后书写人没事似的走出了教室,身边那位有心的同学立即将此罪证交给了老师。

 

尽管证据确凿,班主任还是一本正经招呼几位同学依次进办公室,留下每个人的笔迹,我也是其中一个,最后经确定,写下“毛猴子”的确实是那位同学,没错。

 

当班主任上报到校长兼书记那里的时候,被阻挡住了。那时的确是真正的共产党在当权,一个共产党干部家庭的十三岁孩子被打成反革命?是不是匪夷所思?

 

文革爆发,这位班主任兼团支部书记揭批老校长,跟老校长彻底打翻。文革结束后也没能再恢复以前的友好关系——老校长彻底看清她是什么人了。我们同学聚会都邀请了她,但她从未来参加过——她家里曾遭剧变,她女婿把她唯一的女儿给杀了,女婿被判死刑后,她要抚养这个外孙女长大。

 

“毛猴子”事件的举报人和证明人是谁?就是照片上这位乡镇企业家模样打扮的人,他是河南漯河人。不提他的姓名了吧?

 

我跟他已经多年没有过来往,他突然打来电话,使我警觉起来:是不是那两个家伙通过他来摸我的底?再来一次“毛猴子”事件?

 

我没有多搭理他,很简单地结束了谈话。几天后的一个晚上,他再次打来电话,带着哭腔说:你是我过去认识的那个老同学吗?过去你多热情豪爽,现在你彻底变了,冷得像一块冰……

 

不久,传来了他的死信,他去世了。我心里也百味杂陈,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7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