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大扫荡中的真相之一——是谁屠杀八路军医护人员和伤病员?
1941年大扫荡,其中有许多悬案有待查清,杨成武梯子沟突围后发生的一场大屠杀就是这样。由于这一场血案超出了一分区范围,甚至也超出了晋察冀军区的范围,所以很长时间,我尽管在关注,但没能作为我的研究内容进行挖掘。
这一血案发生在1941年大扫荡期间,1941年的9月28日,“狼牙山五壮士”诞生后的第三天。那一天,日军在唐县-完县结合部的花塔山合围了杨成武大队;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医院、白求恩医校;冀中军区卫生部、供给部及下属医院、兵工厂的干部、伤病员,以及居住在那附近的老百姓总计三千余人。
在花塔山的被围八路军当中,首先是一分区杨成武带领的七百多人,其中有三个连的警卫部队五百余人,另有战斗能力的“青壮干部”百余人,也就是说,这七百多人不是吃干饭的,必要时有六百多人能投入战斗。这些人虽然在山路上长途跋涉了一夜,但在杨司令身边,还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
除了一分区部队,此外有冀中军区供给部王文波政委带领的百余人,白求恩医校俞忠良政委所带的二队两百多人,其中有一半是女生,队长丁一。除去“公家身分的人”,另有逃难的群众合计总共两千多人。他们找到杨成武,要求带他们一起突围。
在杨成武亲自指挥下,他们从花塔山北山下来一路奔波,然后梯子沟突围,暂时摆脱了日军的追击。
梯子沟突围后杨成武与白校学员分走不同的路线
道士观八路军后方医院隐藏着至少五百多名伤病员
身经百战的杨成武老谋深算,判断出在梯子沟南口没有继续尾随追击的日军,并不会轻易就此善罢甘休,一定会另有打算。日军绕道梯子沟北口堵截的可能性最大。所以杨成武一边命令自己的队伍不许在原地停留,继续向易县方向前进;另一边说服跟他没有隶属关系的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冀中军区卫生部、供给部的同志也继续前进,不要停留。
在《杨成武回忆录》里面,梯子沟走出来的杨司令考虑周到,曾劝白求恩医校和冀中军区供给部的同志们跟着一分区的队伍一起到大坪地去,然后在狼牙山区度过反扫荡。但白校和冀中的同志都认为已经摆脱了鬼子的包围圈,说是实在是太累了,走不动了,于是就地休息,而且他们对狼牙山的地形不熟,所以没有跟着杨司令的队伍一起到狼牙山去。
临分手的时候,杨司令特意向他们提到:你们千万不要在这里拖延,稍缓过来,马上起身离开这里。据说,休息了一阵之后,冀中的同志先转移了,只有白校的同学留了下来,最后被绕道追赶上来的日军展开截杀,造成血案。
第一个披露白校学生被屠杀的作者是冀玉泽,他写完这段悲惨往事的文章之后,又写了一个补充概要:“日军7000兵力在花塔山包围了晋察冀一分区杨成武机关部队,同时包围的还有白校二队学生,冀中后勤部,后方医院的医护人员和伤员以及当地干部群众3000余人,梯子沟突围后,杨成武机关部队随即向八路军主力易县转移,而疲惫不堪的白校学生和医院医护人员,伤员,却留了下来,向白银坨道士观,槐树青,永兴村一带撤退。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跳出了花塔山却没有跳出白银坨,当他们到达道士观休息要吃饭时,遭到了全副武装的日军包围,他们用仅有的几杆枪英勇抵抗,身患疟疾的左克,这个只有21岁副指导员,和政委喻忠良、教导员王尔鸣掩护撤退,最后,左克由于身体虚弱,突然昏倒,被俘,被鬼子惨遭杀害,后方医院的小王,人们忘却了她的名字,但她的英魂永远留在了槐树青山岭,方敏这个带着稚气女孩儿,遇难时才15岁。她的活泼的笑脸,清脆的歌声永远萦绕在了白银谷。据老乡们回忆,那时,鬼子经常扫荡,山里没有多少土掩埋,许多尸体裸露着,夜间,闻到血腥味,西山的狼将尸体撕碎,叼走的不少。想到这些,我的心就感到辛酸和震撼!”
在这里,冀玉泽将整个过程叙述得准确无误了。但牺牲的人数还有差异,前些日子老鬼在自己的文章中作了补充更改。前年?老鬼曾和一些晋察冀,主要是冀中子弟重返唐县、顺平县(当年的完县)及梯子沟旧地。
老鬼是冀中的子弟,唐县、完县,都是冀中军区的后方基地,所以老鬼能准确地说出:“冀中军区的后方机关,包括第二休养所、制药厂、剧团、白校、兵工厂等非战斗人员却遭到重大伤亡。很多人根本没有武器,被日本鬼子搜山悉数打死,整个大沟及各小沟遍布着八路军遗体。冀玉泽说八路军牺牲了160名以上。而有知情者说:仅道士关(观)后方医院就有500多伤员被刺刀挑死,一个没有跑掉。有人估计死难的八路有1000人,甚至还要更多。日军对梳短发的女子,手指上有痕迹的男人全部杀死。但我们的报纸宣传机关鲜少提及这起惨案。只是在游黎清了解白求恩卫校同学牺牲情况时,才发现同时牺牲了那么多八路军同志。她这才知道,白校学生牺牲的仅仅是一小部分,死难者大部分是冀中军区后方机关勤杂人员。”
老鬼他们还有一个说法,说是狼牙山五壮士,只牺牲了三个人,却被竖碑捧为英雄;而梯子沟突围战,冀中后勤牺牲上千人,却默默无闻不被提及。现在的那一座梯子沟烈士碑,还是私人掏钱立的。这不公平。而且还有人说:那一次杨成武自顾自率主力突围,那是当时唯一的一支武装部队,留下许多手无寸铁的白求恩医校女兵惨遭毒手。
哈,话说到这里,老鬼话题的性质有点变了,不是揭露日军的残暴,而是在指晋察冀军区——应该是老聂吧?处事不公,偏袒了一分区,冷落了冀中八路军后勤的大批牺牲者们。
这场发生在9月28日,牺牲人数达到上千人多战争惨案,在1941年《晋察冀军区反扫荡战役总结》中只有白校学生被害记载了寥寥数语。因为在时间上最接近9月25日发生的“狼牙山五壮士”,所以时间记载上这二者是连在一起的。
1941年《晋察冀军区反扫荡战役总结》中的有关记载
而且,像“狼牙山五壮士”一样,在解放后至今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无论“白校惨案”还是“道士观惨案”,没有一个被专业研究者和专职机构展开研究过。冀玉泽只是重新了往事,但没有展开深入的研究,老鬼也是如此。
而且,无论冀玉泽还是老鬼,在谈到这场大屠杀制造者的时候,一律用含糊不清的“日军”或“日本鬼子”来作为主体词。他们从没有追究过这场大屠杀制造者的真正来头到底是谁?
咄咄怪事,哪里有谈到多达上千人的被害者而闭口不谈刽子手是谁呢?
实际上,这些大屠杀日军的来头很清晰,就是姜克实教授在《狼牙山作战》中提到的日军110联队,这也是姜克实教授研究的主体《冈山步兵第百十联队史》。姜克实教授的一大功劳就是将1941年日军大扫荡的日军一方条理化、清晰化、准确化了。放着姜克实教授这样的一个学问大家的研究成果而不去使用,这绝对不是做学问的态度。
按照姜克实教授的研究:
“狼牙山的战斗,发生在第二期作战的后期,9月4日至10月15日之间。作战担当部队为乙兵团中的一个联队,即本论主角的步兵第一一〇联队,联队长水上源藏大佐。”
狼牙山战斗发生的前一天9月24日,“方面軍判断晋察冀辺区的粛清作战已取得预期效果,决定停止本作戦,指示今后以経済封鎖为主来维持作戦成果。并对進攻兵团下达了转移,集結命令”。
从日军部署上看,此时龙门,界安一带没有驻军,在管头的日军,兵力也只有第一一〇联队第三大队,全部出动也不会超过千人。
上面这三条是姜克实教授根据《冈山步兵第百十联队史》得出的宝贵研究成果,我们从这三条中依次得出几个结论:
1、日军在狼牙山南至唐县之间的一分区根据地内,只有110联队这一个相当于“团”的部队,再无第二家日军。日军的这个110联队下设三个大队,每个大队满员1000人,全联队满员加上联队部直属部队,顶多三千五百人。
所以冀玉泽文章中:“日军7000兵力在花塔山包围了晋察冀一分区杨成武机关部队……”,起码夸大了日军的兵力达一倍以上。
2、姜克实教授谈到9月25日当天早晨,日军驻管头村一个巡逻小分队(班)同七连长刘福山带领的两个班发生交火。交火之后,日军并没有乘胜追击抬着负伤连长撤退的八路军,这非常反常。尤其直到今天不是还在反复宣传日军要抓住八路军的主力决战吗?
现在我们能不能可以推测说:当时驻管头村的日军110联队的三大队主力,已经掉头南下去参加花塔山合围战去了,离开了狼牙山。
3、日军最重要的侦察手段之一是飞机侦察。杨成武大队七百多人一路向南,已在日军飞机的掌握之中,这也是日军110联队果断舍弃狼牙山,集中三个大队的兵力在花塔山一带合围的主要原因。
相比之下,那些直到今天还在自欺欺人的鼓吹“五壮士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造成让日军以为一团主力还在狼牙山以拖住敌人”的说法是多么的可笑滑稽。
姜克实教授继续叙述:“九月二日、方面军决定转入第二期作战。各进攻兵团按作战方针、以步兵大队、中队为单位分驻于各据点,对周围村庄,八路军设施进行扫荡,边搜索残敌边破坏根地据施设,运出生产生活物资。”
第一一〇联队,进入第二期作战后,“联队本部、直辖中队及第三大队进驻南管头及口头地区、第二大队配置于岭西地区、第一大队进驻北大悲地区。至九月(10月之误,笔者)十二日,对残存匪团进行了搜索,剿灭,破坏了根据地各种设施,取得很大成果”(《冈山步兵第百十联队史》266页)。
姜教授同时引用了日军110联队三个大队分布及活动的一张地图。这张手绘地图的结构不大准确,我用红圈标出的地方,就是白校学生被屠杀和道士观伤病员被屠杀的地方。
杀人凶手是110联队这三个大队之一,或者三个大队同时都是,这是毫无疑义的。
日军163联队在唐县军城一带,110联队以南,所以不在杀人现场的范围之内。
看到这里,读者以为在姜教授剖析的《冈山步兵第百十联队史》里能找到日军对八路军女学员和伤病员屠杀的有关记载,可惜没有,一个字都没有。日军对女学员、对八路军伤病员、对平民百姓的屠杀从来是只字不提的。
姜教授注:右下第一人是狼牙山作战记录的执笔者,上述这些日军老兵,当时应该都在屠杀现场
没有写,就不存在吗?怎么可能呢?你自己不写,中国人可把你记得牢牢的呢。
虽然作为《冈山步兵第百十联队史》最权威的研究者姜克实教授也没有揭露出日军的屠杀罪行,但姜教授对110联队的分析研究,已经清楚揭示了1941年9月28日,大屠杀发生的那一天,到底是日军哪一支部队活动在屠杀现场。
冈山步兵第百十联队的老兵们,你们难道不能对被你们屠杀的无辜死难者多少忏悔一下吗?
哪怕道一声歉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