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YANXIN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7

晋察冀史研究——浅谈八路军中的“总支书记”一职

$
0
0

  浅谈八路军中的“总支书记”一职

 

有朋友发字条问我:

 

看到您的文章里介绍军队干部中常有担任总支书记的,列在团长,政委之后,一般不是兼职。而现在一般是由军事首长或者政委兼任。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下总支书记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谢谢。

 

因为一句话很难讲清楚,我摘出来,放在这里特地讲一下。

 

抗战时期对晋察冀八路军,继承红军时期“支部建在连上”的党建传统,在连党支部的基础上,团一级设党的总支机构,相当于“师”的军分区设党委,营一级不设党的机构。

 

19379月,红军在最初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时候,一度“向国民党军看齐”,取消师团两级的政委、营一级教导员、连指导员的政工干部设置,学习国民党军队的“政工处长”系统,但专门为处于不公开的党的机构保留了连指导员、团总支书记、师党委书记的职务设置。

 

仅一个月后,政工干部出身的聂荣臻和杨成武,率先在晋察冀八路军恢复了红军时期的政委为首的政工干部的系统设置。在八路军主力团的团一级领导职务和机构的设置中,设置五大职务和五大机构,既保留了红军时期的军队传统,又保留了国民党军队的某些特征。

 

这五大职务是:团长、团政委、团参谋长、团政治处主任、总支书记。各团一级职务可设副职一名。

 

五大机构是:团参谋处、团政治处、团副官处、团供给处、团医务处。但是在具体设置上有所变化:团医务处改变为团医疗队;有的团仅保留团政治处和团供给处为实职,其余“处”均被取消。从杨成武一分区的主力团来看,1942年部队改制,大团改为小团,团里的五大机构只取消了副官处,其余“处”都保留了下来。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每个团只保留了政治处和供给处,医疗队照旧,师一级才设置医务处。

 

现在单讲团一级总支书记的设置。

 

晋察冀八路军得天独厚,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一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杨成武,都是干“政委”出身的军队领导,所以对八路军的政治工作特别是党的系统格外重视。八路军中党的系统和党员身份是不公开的,团一级设置的“总支书记”是八路军中唯一“明码标价”又“货真价实”的共产党干部。

 

这个“党的系统”的总支书记可不是那么好干的,必要时,你必须身先士卒,带头冲锋。1940年的三团东团堡战斗中,三团指战员牺牲很大,为鼓舞士气,总支书记红军干部杨志德带头冲锋,结果牺牲,这也是东团堡战斗中八路军牺牲的最高干部。

 

总支书记的工作职责大致有两大项:一是对各连的党支部给予直接领导;二是兼任军队保卫系统(抗战时期称“锄奸”部门)的特派员工作,在党员战士中设置身份不公开的“秘密工作员”,实际上就是秘密监督可能出现的叛变或哗变人员。

 

八路军各团的总支书记一般产自各团的营教导员,由团政委提名,但必须由上一级组织科报请军分区政治部领导批准才行。也有在特殊情况下由组织科直接提名的总支书记,我在后面会讲到。

 

按照八路军干部的职务阶梯,总支书记处在团级政工干部的最末一级,既是营级政工干部晋升的必经途径,又是团级政工干部的起点——总支书记下一个职务就是团政治处主任。

 

但又不是绝对的,常常会出现“逾越”的情况。

 

举一个实例。

 

193911月的雁宿崖、黄土岭战斗结束后,一团领导班子作了调整,一团一营教导员朱遵斌被提升为总支书记。当时一团团长陈正湘、团政委王道邦、团参谋长杨上堃、团政治处主任韩庄、总支书记朱遵斌。

 

仅不到一个月,王道邦、韩庄调离开一团,王道邦任赵玉昆为司令的五支队政委、韩庄任副司令;一团这边,朱遵斌直接被提拔为一团团政委。改组后的一团领导班子:团长宋玉琳(代)、团政委朱遵斌、团参谋长马青山、团政治处主任朱利、总支书记罗家旺。

 

韩庄、朱遵斌都属于越级提升。

 

再举一个实例。

 

194012月,涞灵战役结束后,一分区以公开通报的“麻将牌问题”改组一团领导班子,原一团五大领导全部下台,新上任的五位团领导:团长邱蔚、团政委陈海涵、团参谋长晨光、团政治处主任史进前、总支书记郑秀煜。

 

在这个一团新领导班子里面,总支书记郑秀煜就是由组织科派出的,郑秀煜是193710月的老资格营教导员,比朱遵斌当营教导员时间还要早。

 

遵照杨成武的指示,新上任的一团领导班子要“重建一团党组织”,所以各连党支部也重新建立。半年后的1941年大扫荡中,狼牙山五壮士的出现被誉为新建党支部后的重要工作成果。

 

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授奖章大会上,郑秀煜当仁不让地站在葛振林、宋学义的身边,因为这两个人是他领上台的。

 
            照片上从左到右,依次为郑秀煜、葛振林、宋学义


一团新班子建立后,朱遵斌时期的几位营教导员大都被调走,这是我在八十年代这几位老资格的营教导员同陈正湘的通信中知道的。于是又从连指导员当中提拔了一些新秀。

 

其中一位是陈亚夫,帮助郑秀煜搞一团党组织的重建工作。

 

1941年大扫荡刚刚结束,10月间,原一分区政治部总支书记朱利调任卫生部任政委,于是陈亚夫接任一分区政治部总支书记。

 

19425月,在担任总支书记半年之后,陈亚夫晋升为一分区二区队政治处主任,他接任的是郑秀煜的职务,郑秀煜调任保满支队任副政委。

 
     刘峰拍摄的1942年5月一分区机关干部送别总支书记陈亚夫(左数第五人微胖者)


八路军各团设总支书记不是绝对的,在党员较多的抗大二分校,各大队(营一级)就设置总支书记,作为大队教导员的帮手。当时李振军的职务就是大队总支书记,代理教导员。

 

八路军后期,随着党员的增多和党的组织机构的逐步扩大,设在各团的总支书记职务逐渐被党委制所取代,总支书记改为了设在营上,由营教导员兼任。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7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