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媒体与香港大学合作推出的《大学问》系列讲座《一首歌,一个时代》,10月7日在香港举行,我是12月中旬在优酷上看到的。我当时看到的心态是有点“幸灾乐祸”:让你龙应台看看,是你吹捧的邓丽君受人欢迎,还是“我们的”《一条大河》受人欢迎?
尽管在许多的政治见解上截然不同,但我是多年来的龙应台的“铁杆粉丝”,一直花钱购买并仔细阅读她的作品。但对于她在《大江大海1949》中所持的极端反共立场所引用的错误史料,我针锋相对的给予了揭露和批驳。尽管政见不同,我仍然对龙先生持支持的态度:谁说不同政见之间就不能理解和包容?
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龙应台写作这部《大江大海》的地点,不是在台湾,而是在这次《一条大河》的讲演地点香港大学。当年,是香港大学提供的一套公寓供她不受打搅地写作了一年,所以,她对香港大学的感情应该是很深的,她跟香港大学诸多同仁的关系也是比较紧密的。她之所以在香港大学发表讲演,同香港大学跟她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是分不开的。
可能人们也没有注意到,近年来香港有一股势力闹“学潮”、搞“港独”,把香港搞得乌七八糟,香港大学中的一些右派学生成为中坚力量,起到了很坏的社会作用。打骨子里持坚定反共立场的龙应台,赶在这个敏感时刻在香港大学举行《大学问》系列讲座《一首歌,一个时代》,这是我钦佩龙先生的地方:君子坦荡荡,那个“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的古训,我龙应台就不大在乎,我才不在乎你中国大陆的有关机构怎么看呢?
在引出《一条大河》之前,龙应台说出了:“歌有自己的脚,然后它走自己独立的路。”
接着,龙应台发问了,你们的启蒙歌是哪一首呢?
一位中年大哥拿到话筒说,“我想起进大学的时候,很多师兄带我们唱的《我的祖国》。”
这是一首“红歌”,在一向显得“右翼”的香港大学会场里提了出来,龙应台不敢相信。她反问了一句,“真的?《我的祖国》怎么唱,头一句是什么?”
事实证明,这是一句大失水准的问话,在中国大陆流行的台湾歌曲不下数百首,而堂堂的台湾“文化部长”却连中国大陆最流行的《一条大河》都不知道。或者假装不知道。
话刚问完,全场响起大合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第一句唱起的时候,歌声还很单薄,有点怯生生地。但越往后唱,现场加入的人也越多,歌声越大。最后,观众们连唱了5、6句,到最后一句时已经变成了全场大合唱!
我最欣赏的是现场的记录者:龙应台谜之尴尬地笑了……
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一个细节:在这首《一条大河》唱过之后,龙应台曾推出了邓丽君。龙应台一本正经地告诉大家说:你知道中国大陆从1949年之后,他们所经历的,那六十年的人生,是经历过非常非常大的磨难,到了八〇年代的时候,邓丽君的歌声一进来,就是整个历史所累积的硬块,一夜之间融化了……
那一瞬间,我听了差点笑尿了。我暗自庆幸幸好不是在吃饭时间听到的这段讲演,否则我会喷饭。龙先生竟然抬出了邓丽君与《一条大河》对抗,真的是太为难邓小姐了。
我曾评论过龙先生:一个不反共的国民党不是一个称职的国民党。从几次国共内战中一路走过来的国民党,多年来一直把“反共”作为己任,这有什么可奇怪的?从国民党手中夺取了全国政权的中共,连包容国民党“反对自己”的雅量都没有,这才是民主社会和民主制度中不正常的。
不可否认,中共的历史上曾有过很长时间的一段黑暗统治,中共由于制度上的致命缺陷,任用了很坏很坏的一大批人,这些人丧尽天良,干尽了坏事,有许多甚至是令人发指的坏事。这些坏事至今都没有得到彻底的清算,而且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极坏的影响。
这也是台湾可以走出一个写出了《大江大海》的龙应台,按道理,中国大陆应该能够走出一百个龙应台都不算多,但实际上呢?与龙应台版的《大江大海》相对立的中国大陆版的《大江大海》却始终都难于问世。是中国大陆没有龙应台这样的人才吗?不是,是中国大陆的这个社会政治文化土壤把无数个龙应台这样的人才给扼杀了。以至于龙应台版的《大江大海》虽然在中国大陆上被封杀,但在私下里却广为流传,而且横行中国大陆无敌手,与此相抗衡的“共方”版《大江大海》却一无所有。
作为忠诚的国民党人,龙应台的反共观点无可厚非(虽然在今天的中国大陆是不许可的),但她从根本上彻底否定了共产党,她看不到上升时期的中共,也看不到国民党最腐败的历史时期,这是我与她的根本分歧。我猜,龙先生持这样的观点,与其父亲当时在国民党军队效力有关,屁股最终决定了脑袋,龙先生的观点是由其立场所决定的。
当然,“一国两制”最起码的原则,是政治上的宽容性,不以不同的政治信仰为罪,尤其不以“反共”的政治信仰为罪。所以龙应台先生的“反共”立场是可以被中国大陆宽容接纳的。
历史上,中共及其领导的军队曾经是中国大陆上最进步、最廉洁的人民军队,否则不可能在三年时间里以自己极其简陋的军事装备打败了美式装备的八百万国民党军队。龙先生不大明白:仅靠着“押着老百姓在共军前面打冲锋”、“强迫老百姓推着小车支援共军”、“屠杀亲国民党的老百姓”等等这些下三赖的伎俩,是绝对打不败国民党的。这背后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龙应台先生的《大江大海》这部历史著作中恰恰没有能回答出:国民党为什么在三年国共内战中败北的这个问题。
尽管有明显的“反共”观点和引用了错误的史料,我仍然认为龙应台先生的《大江大海》是一部难得的好书,因为很少有人能站在国民党的视角写这段国共内战发生过的历史。
假如互换立场,将心比心,龙先生站在1946年内战打响的弱势一方的共产党方面想一想,如果当时失败的是共产党一方,共产党会有台湾这个海岛可退吗?拥有美英支持和军舰大炮的国民党军队,对共产党持“赶尽杀绝”的国策,共产党将面临“被血洗”、“被灭门”的悲惨境地。
历史曾给了国民党机会,但国民党因为自己的腐败错过了机会,让给了共产党。但愿这段历史不在共产党身上重演。
龙先生今年年底的这次香港大学讲演视频流传到中国大陆,点击率很高,国内评论家风起,但大都不着皮毛、不触实际,只有12月23日《解放军报》刊登题为《大河不只是大河》的文章,反驳台湾知名文化人龙应台《大河就是大河》一文,触及到了要害问题:是不是认同中国大陆的这个“国家”,以及为这个“国家”献身的英雄问题。
龙先生是台湾国民党人,她自然不会追求这个认同,你中国大陆也无法把这个认同强加到她的身上。双方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决定了双方不同的国家观、民族观。很早就移居在国外,嫁给了德国人的龙应台先生,这是她的致命短板。如果说她还保留有那么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恐怕会引起十三亿中国人的耻笑。像她这样、丈夫是外国人的“国家领导人”在中国大陆的政府中有一个吗?恐怕想都不敢想象。
最后说一句,龙先生以毕生精力与中共为敌,无可非议。但从龙先生身为台湾的“文化部长”多年,却不清楚中国大陆家喻户晓的一支歌曲,台湾这位“文化部长”的眼界和见识看来的确不那么开阔。如果把这一观点用在军事上,一个对你的对手知之不多的将军,是很难战胜你的对手的。
是不是这样?龙应台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