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YANXIN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7

雁宿崖、黄土岭战斗杨成武不在战斗现场的一个证明

$
0
0

雁宿崖、黄土岭战斗杨成武不在战斗现场的一个证明

 

我指出过,九十年代初拍摄的、北京军区专职研究员张子申担任编剧和制片人的电视剧《黄土岭1939》仍有不小的瑕疵。这个瑕疵就是严重违背了历史事实,把黄土岭战斗的结局写成也拍成了“大胜”。战斗结束,日军大部被歼,少部逃窜,几乎所有一分区八路军的领导人都聚集在黄土岭的山上,仰望胜利。

    
             事实上,这四个人只有陈正湘一个人在黄土岭
       
                     杨成武跑到了黄土岭?
      
                     和陈正湘一起指挥战斗?



当历史变成了文艺创作的时候,历史就不叫历史,而叫“抗日神剧”。《黄土岭1939》体现了我国最早的抗日神剧的几大元素:八路军战无不胜、所向披靡;日军再凶恶,也会狼狈逃窜、最终难逃被歼灭的下场。

 

黄土岭战斗的后期,在易县南管头一分区司令部指挥全局的杨成武,竟然扔下一分区全局不顾,莫明其妙出现在黄土岭战场,跟陈正湘一起指挥战斗。你跑到涞源县来了,日军要是抄了你的后路,偷袭易县一分区大后方可怎么办?

 

《黄土岭1939》的编剧人想到这一点没有?

 

张子申“1994年春,我为写作电视剧《黄土岭1939》的剧本,采访了当年指挥黄土岭战斗的杨成武上将。我很想知道阿部规秀的指挥刀和军大衣的下落。杨老说:战斗后,打扫战场发现了阿部规秀的天皇御赐指挥刀和军大衣。指挥刀上有象征日本天皇御赐的菊花形徽标和阿部规秀的姓名、军衔等字,军大衣前襟内侧绣有阿部规秀的名字。这两件战利品被辗转送到延安。”

 

这一段文字很重要,起码证明或者说明了两个问题:

 

1、杨成武的确不是雁宿崖、黄土岭战斗的亲历者,而是在距战场几十里外的易县的指挥者。五十五年之后,他把雁宿崖战斗的胜利结局错安在黄土岭战斗了,所以“辻村宪吉大衣”变成了“阿部规秀大衣”。如果是亲身经历,记忆深刻,不会记错

 

2、杨成武的认识错误进一步误导了《黄土岭1939》的编剧人张子申,所以才把黄土岭战斗写成了皆大欢喜的大胜利结局。专门研究北京军区战史的专职研究员张子申又以自己的影视创作误导了更多的观众,以为黄土岭战斗真的是“大胜利”结局。

 

以历史真实事件冠名的文艺创作,一定要忠实于历史的原貌,不能夸大、也不能造假。否则,你就把影视剧改一个名字,以免落下一个“伪造历史”的恶名,是不是这个道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7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