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YANXIN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7

1939——1942,挺进军司令部主要的所在地

$
0
0

1939——1942,挺进军司令部主要的所在地

 

现在,人们去平西瞻仰挺进军司令部所在地,一般都去马栏村,而不会去别的什么地方。实际上,马栏村是挺进军整编完成后的第一个司令部所在地,进驻时间是在1939年的10月,以后挺进军司令部所在地更换过多次,尤其在马栏村遭受过日军的飞机轰炸之后。

 

我从头讲起。

 

1939年的2月,肖克只带了很少一行人,急匆匆赶到八路军四纵司令部所在地,平西斋堂西边的清水村。在清水,肖克召集的四纵领导人会议上,宣布了正式启用“挺进军司令部、政治部”的名义来开展各项工作。

 

1939年春节过后(1939219日春节),八路军四纵的两个支队原地不动,冀东抗日联军移防到涞水县北部,司令部驻在北庄村(或北山村)。此时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已经成立,肖克任司令员兼政委,肖的司令部驻在离北庄三里地远的山南村。

 

这个隶属于涞水县九龙镇的山南村可谓是古已有名。据记载:山南村是千年古村,属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时期,全村400多人,就有100多人参军,其中:萧克、杨成武、吴德、姚依林、马辉之、邓华、宋时轮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谋划平西抗战。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词曲也是在这个村创作诞生的,现革命遗址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区党委、挺进剧社旧址尚存,属红色革命老区根据地。

 
                         1939年挺进军整军,司令部在山南村,冀东抗联司令部在北山村

                                1939年10月整军结束,挺进军司令部迁到马栏村

                  挺进军最后的司令部所在地涞水县李各庄,此前曾多次重返山南村

回到当年,当时三千余人的抗日联军已经整训完毕,如果按照去年(1938年)中共河北省委、八路军第四纵队党委与抗日联军各位领导人联席会议的决议:1939年开春,抗日联军整训完毕即可返回冀东。这也是当时宋时轮和邓华当众对高志远冀东抗联做出的庄重承诺和保证。

 

时隔半年,在19393月的这次联席会上,高志远当即向肖克提出整训之后的冀东抗联全体返回冀东的要求,请八路军予以配合(说明冀东抗联当时的确不在八路军四纵的序列之中)。肖克不同意抗日联军返回冀东,并要求抗日联军继续留在平西。

 

高志远说抗日联军的主要战场在冀东,况且我根据联席会议的决议曾向广大抗日联军战士们承诺过:平西整训完毕后(指1939年开春)返回冀东,因为那里还有 一部分留下的抗日联军战士在等着呢,再有冀东的老百姓还企盼着抗日联军解放他们呢。我高志远不能言而无信,男子汉大丈夫要“言必信,行必果”,否则我无颜面对冀东父老乡亲和抗日联军各位弟兄。很明显,肖克与高志远的分歧产生了。

 

冀东抗联司令部秘书陈飞的告密(是诬告还是举报,今已清晰可见)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突然出现的。根据陈飞的告密,肖克立即指示保卫部(一个月后的19393月,保卫部改名为锄奸部,捕杀权力更大了)方国将高志远拿下、关押,之后是刑讯审问。为了拿到高志远拉队伍叛变的证据,方国的被捕面越来越大,最后连来自北平的学生都抓了。

 

陈飞的挟私诬告引起了广大抗日联军官兵的强烈不满,形势所迫,陈飞在抗日联军再也无法呆下去了,要求调到平西《挺进报》社工作。

 

1941年秋,陈飞所在的《挺进报》社在涞水县福山口,赶上日寇扫荡,八路军的各个机关都已撤离,可陈飞却在后头躲着,那时他可能有了家口。他说他与白涧区的不少老百姓被日寇抓到东北做劳工——这是他在后来中共滦南党史资料第二辑《千万不要忘记昨天》一书中找个叫王柯的朋友写的,纯粹是假话。你想想,陈飞的口音不是本地的,手上没老茧,只要被日寇和汉奸逮住,一听口音不就露馅了吗?他还怎么能到东北做劳工呢?!他要是不当叛徒早被日寇和汉奸杀了,还能去东北吗?!”

 

以上是 1941年时任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七团排长的王俊昌于199345日的采访记录。还有1968229日北京铁路局房建处长李毅(李恩波,原抗联司令部副官)给哈尔滨市民政局彻查办公室调查陈飞的证明上写的:“1941年大扫荡的时候,扫荡结束后陈少昌(陈飞)就未回报社(当时听说是投敌了),不知哪去了。”

 

此段历史记述出自一位当时在平西的老干部许烈。当时跟俺家老爹一起在挺进报社,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再加上对有关人的调查,他的结论虽然跟挺进军司令员肖克相违,但应该是可靠的。要说明的是,许烈的这一观点得到了挺进报社同仁的一致认同,也跟宋时轮、邓华的观点是相符的。

 

在旧中国,包括在今天世界上的任何地方,你要了解世界真相的最佳途径就是通过新闻媒体。当然,在极端专制制度下说假话成为习惯的新闻媒体不包括在内。所以,通过挺进报社的同仁,是了解挺进军管辖地区内发生的一切事物真相的最佳途径,只要你不是傻到极点,只要你不昧了良心,你就能发现和揭示事物的真相。

 

我不敢说挺进报社的同仁是当时挺进军中唯一能看清高志远事件内幕的地方,说这话好像在贬低挺进军内部无人,其实当时许多人都知道高志远事件的真实内幕——除了那些装不知道的人除外。但挺进报的同仁是唯一能全面看清高志远事件始末及背景的地方

 

挺进报社建成后,肖克曾来视察过一次,祝贺挺进报出版发行,并高调宣布挺进报的编辑记者都享受“营级干部待遇”,吃中灶,月津贴三元。从今天看起来,这是在对当时并不多也很稀缺的文化人实行收买而不是打压的政策。

 

肖克是非常聪明而且观察敏锐的领导人,他要是不能从大家的眼神中看出点什么,反倒是不正常的。挺进报社成立的半年之后,挺进军开辟平北根据地,挺进报几位领导人全部出发去平北。社长张致祥被任命为平北地区的行署专员,编辑部主任金肇野跟程世才和七团一起出发,编辑部第一主力马加跟十团一起出发。

 

那位湖北小青年编辑原先也被通知去平北,跟金肇野、程世才一起,临出发前,被新任挺进军参谋长徐德操出面留下,从此改任参谋,而且就在挺进军司令部,跟肖克司令员经常见面。没有肖克司令的点头,一个一年前在高志远一案中被严刑拷打审讯,怀疑是“日本特务”的人,竟然被放在挺进军司令部当参谋,可见肖司令非常清楚那一次的审查意味着什么?

 

许烈是黑龙江省五常县人,1904年生于安家蔺家屯,1929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在挺进报社任发行经理,以后改任平西专署司法科科长,涞源县代县长,赤城县县长,原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兼教育厅厅长,黑河专署专员兼瑷辉县县长,最高人民法院东北分院刑庭庭长,东北人民政府司法部秘书长,中央司法部副部长。1957年任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省三届政协常委。1978927日在上海去世。

 

当时在挺进报社的一位小青年编辑,每逢新报纸出版后都嘱托许烈,一定要把报纸送到北平市区去。

 

1939年的3月,肖克坐镇平西涞水县野三坡中心村九龙镇紫石口附近的山南村,开始整合和整编挺进军三个旅一级支队、六个团一级作战部队的具体工作。当然,在这中间,发生了许多矛盾性的不愉快事情,随着高志远的被枪杀、宋时轮的离去、王仲华的突然病故,挺进军的整编工作在那一年的9月才全部完成。最终三个支队六个团的改编计划被放弃,只编成了四个团:六团、七团、九团、十团。

 

整军工作全部完成后,193910月,冀热察领导机关从野三坡移驻斋堂川。冀热察区党委驻大三里村,挺进军司令部驻马栏村,军政委员会驻马栏村。经过整军,制订了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三位一体的战略任务。不知道诸位注意到没有:“创建冀热察抗日根据地”这个终极任务只字未提。

 

1940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开辟平北抗日根据地,为此,挺进军把除了九团之外的所有军事力量都投入了,当然,最主要的就是两大主力团之一的七团,甚至连挺进军司令部的警卫连都投了进去。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在平北遭受了重大损失的七团,只能又退回到平西根据地来。

 

1940年对晋察冀和太行八路军来说都是主动大进攻的一年,而对平西地区的挺进军来说,却是日军对平西大举进攻的一年。19401月,日军飞机轰炸马栏村,几位同志牺牲;1940年的3月和10月,日军两次大举进攻平西根据地,兵力单薄的挺进军只能与敌人周旋。为了发展挺进军部队,肖克在不得已之中,做出了在平西扩军的决策。

 

194011月,昌宛县委和房涞县委在达摩沟、紫石口、十渡等地方多次召开会议,分析了敌人人侵后的困难形势和利用丛山密林坚持斗争的有利条件,作出了县不离县、区不离区、村不离村领导人民开展斗争的决定,并按上级指示建立了昌宛县子弟兵团1000人、涞水子弟兵营、房山子弟兵营,不久,这几个子弟兵团营全部参加了挺进军7团。

 

扩军,加上徭役、赋税和公粮过重,贫瘠的平西地区难堪重负,比如涞水县九龙镇紫石口,原本是个富庶的地方,有“小天津”之称。在紫石口外国神甫居住的大教堂周围,有绸布店、糕点店、百货店、肉店、粮店等等。可1938年底到1939年初挺进军建立之后,短短几个月时间,这些店铺接连倒闭,往日的繁华景象荡然无存,地方没有民怨是不可能的。

 

终于以日军194010月的大扫荡带来的惨重损失为导火索,在194012月激起民变,晋察冀历史上称之为“汤各庄事件”,但实际上是野三坡民间对地方抗日政权的暴力反抗。民变从涞水县漫延到房山县和涿鹿县,连宣化县也受到影响。肖克在危难之下出动挺进军进行镇压,也是不得已之举,否则当时平西抗日根据地就垮掉了。

 

我介绍过,当时晋察冀最害怕的是“连锁影响”,平西民变发生之后,聂荣臻立即打电话给当时在唐县南北洪城村隐蔽,以躲开日军对一分区八路军百团大战后的报复性扫荡。接到聂荣臻的报急电话,杨成武不顾当时天下大雪,带领一分区主力冒大雪连夜赶往涞水县,驰援挺进军。当然,作为回报,杨成武返回时带走了一些自愿跟随一分区走的平西挺进军知识分子干部。

 

平叛之后的挺进军,司令部设在赵各庄后面的李各庄,以后的十一军分区、冀察军区也都将司令部设在这里。有机会的话,挺进军如果将自己的历次司令部驻地都排列出来,就像一分区司令部的“南北周慈小”一样,挺进军司令部不算临时驻扎的村落,将会是“清山马李”四个地方,八路军四纵所在的清水村、挺进军整军时期的山南村、挺进军走上正轨的马栏村、挺进军最后一个司令部所在地李各庄,都应该成为纪念挺进军抗战的名胜故地。

 
   
1942年2月,林迈可夫妇和肖克夫妇在肖克最后的驻地合影,几天后,肖克去晋察冀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