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曾是晋察冀八路军的指挥中枢
朋友姓李,也是我的近邻,阜平人,晋察冀八路军子弟,可惜家中连遭不幸。先是独子酒后驾车,车祸去世;然后是他因丧子心痛,走不出来,刚退下来,还没有来得及“安享晚年”,就因胃癌去世。父子俩人都葬在香山脚下的福田公墓,墓地老板为多赚钱,还未将他们父子葬在一处,而是分葬两处,更令人惋惜心痛。
朋友生前,属于在某个基层部门掌有实权的那一种人,喜欢交际、吃吃喝喝,酒肉朋友着实不少。我跟他虽不属“同一种人”,相去甚远,但对他家接连而来的不幸遭遇我深表同情。文人手上只有笔一支,只能为他和他的阜平家乡写点什么。他曾对我讲过他的阜平晋察冀八路军的家乡,我也就此说下去吧。
1937年9月,由红军一方面军改编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应阎锡山的请求参加他亲自制定的“忻口会战”,从陕西一路急行,到达山西省雁北地区的灵丘县。这是一个十分贫瘠而且偏僻的贫困县,今天也是山西省排名最靠前的几个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一一五师在打完平型关战斗后,全师一万多官兵整体向西南移动到起码比灵丘县要富裕的五台县,解决吃饭问题是移动的原因之一。灵丘产粮太少,解决不了八路军一一五师的吃饭问题。而如果从灵丘向正南移动,就是后来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的所在地河北省阜平县。
为什么一开始八路军一一五师没有向正南方向的河北省阜平县移动?
两个原因:一是阜平县实在太穷了,所产的粮食解决不了八路军一一五师一万多人的吃饭问题;另一个是当时的阜平县城里驻扎有国民党朱怀冰部队五千多人。
朱怀冰是坚决反共、反八路军的顽固派部队,保定会战失败后向西撤退,一路上祸害百姓无数,老百姓深恶痛绝。当时八路军一一五师五台分家后,留下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聂荣臻身边只有六七百人,大部分人都是没有武装的政治部文职干部,一时无法与朱怀冰对决,只能暂且在五台县避之。
大肆抢掠祸害阜平县的朱怀冰部队,也没有在阜平县久留,听到日军又取得忻口会战胜利后,继续向太原攻击前进。朱怀冰怕被日军合围,于是向晋中、晋东南,一路后撤,最后一度退到河南、山西的交界处才停下脚步。沿途,朱怀冰曾与朱德等八路军领导人见过面,一副笑里藏刀的小人嘴脸,以后的两年,跟八路军摩擦不断。
八路军忍无可忍,1940年3月打响的晋东南战役,太行八路军会同晋察冀八路军的主要目标,就是消灭不断跟八路军搞摩擦的朱怀冰反共顽固军队一万多人。那一次消灭朱怀冰部队,晋察冀八路军一团带回的百多名河南籍俘虏兵当中,有一名战士最后成为举国闻名的抗日英雄,这个人就是朱怀冰部队在河南北部征集的新兵宋学义。
再回到阜平,1937年底,当一一五师进驻五台县之后,一一五师在五台县一件大事,就是进行“五台分兵”的战略规划。一一五师的师长林彪带领全师主力部队向山西发展,副师长聂荣臻带领一一五师政治部、随营学校、骑兵营、警卫连,皆不满员,总计六百多人部队及干部,留下来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一一五师的大政方针决定之后,划归给聂荣臻指挥的杨成武独立团一千七百多人,从刚刚打完平型关战斗的灵丘县向东、向北两路发展。杨成武亲自带领独立团的一营、三营,向北进入广灵县之后,再向东北,进入察哈尔省的蔚县;而独立团的二营向东开进,进入河北省的涞源县城。至此,在山西、河北、察哈尔这个三省交界处的八路军落脚点基本完成。
在朱德、彭德怀的八路军总部批准之后,宣布成立以聂荣臻为首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不久,1937年的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在山西省五台县宣布成立。很快,聂荣臻带领晋察冀根据地领导机关,从五台县向东,进入阜平县。聂荣臻在阜平县一住近十年,其间,1943年返回延安,1945年进驻张家口,1946年底张家口沦陷之后,又返回到阜平。
直到1947年朱德来到晋察冀后,认为阜平这个地方太闭塞,不适合领导晋察冀解放战争,于是朱德亲自选址,在河北平山县落下了脚。
阜平县,是晋察冀八路军占据时间最长的一个县,所以全县人参加八路军的人数是最多的,不像一分区的核心几个县易县、涞源县、满城县等等,占人口一半以上的富裕地区都在日伪政权或国民党的手里,全县人口只有不到半数参加到八路军。比起来,你从阜平人那里去寻找参加伪军和国民党军的当地人,可能人数极少,几乎没有。我这位阜平朋友的父辈,就是当年地地道道的老晋察冀八路军,或者叫“晋察冀抗战老兵”。
从阜平走出来的老八路究竟有多少?在到处都是“糊涂账”的中国大陆,没人能做个准确的统计。除非你混的极有出息或极有名气,否则你就会默默无闻一生,不会为外人所知。中国又是个自古以来“笑贫不笑娼”的国度,奉行的是“英雄不问出身”,只认你的“成功与否”,而所谓“成功”的最显著标志,不是“有权”就是“有钱”。
(为稳妥起见,此处删去几个自然段。)
朋友是阜平人,曾经在酒桌上给我讲过阜平的故事,阜平出来的老八路不少,他父亲只是其中的一个,在阜平全县习以为常,根本算不得“名人”了。在北京军区,这些阜平老八路身份的军师团级干部有许许多多,从没有哪一个人会想到把自己吹嘘成炸死日军首领的“神炮手”。真正的老八路干部是非常谦虚的,从不把集体的功劳归结在自己一个人身上。
朋友说,距他父亲家村子不远,有一个半沟村,走出一位真正的晋察冀炮兵。此人姓耿,阜平县的耿氏家族,因为身高一米八六,人称“耿大个子”。耿大个参加晋察冀八路军,人一看这么壮的身子板,“干炮兵去吧”,一干就干了大半辈子。耿大个子属北京军区炮兵,解放战争在华北,然后抗美援朝、福建前线海岸炮兵,这是真正的炮兵,不是假冒。
每当讲到“炮兵”——包括迫击炮在内,我都要强调一下:炮兵是一项集体的劳动,所以任何一个真正的炮兵,都从不把集体的功劳归结在自己一个人身上。只有一个没有自知之明、也不懂得“炮兵是集体劳动”的人,才会把集体的功劳归结到自己一个人身上,到处自吹:“是我炸死了××××。”
一个社会是以“集体主义为荣”还是以“个人主义为荣”,是奠定这一自吹行为传播的社会基础。正因为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不断下滑,导致个人主义盛行已成社会风气,所以人们才看不出“把集体的功劳归结在自己一个人身上有什么不好”。这也正是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最可悲的地方——人们连最起码的是非观都被混淆了。
耿大个子1941年结婚,就是狼牙山五壮士诞生的那一年。第二年,1942年,他的第一个孩子,是个男孩,生下来了。1942年是大旱灾的一年,这个华北,包括河南,都遭遇旱灾,农田里颗粒不收,晋察冀八路军要一边打仗,还要挤出自己的口粮(机关干部每天二两、作战部队每天一两)支援老百姓。从晋察冀军区到一分区,都曾经为“挖野菜”发布训令,严令“不得在村子附近挖野菜”,因为村子近处的野菜是留给老百姓的。
1942-1943两年,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最艰难的两年,由于无粮可食,营养严重不良,耿大个子1942年出生的头一个儿子夭折。当你看到这里,马上会反应到:当年的共产党是真共产党。因为真共产党永远跟老百姓同一个命运,真共产党,永远是冲锋在前、吃苦在前、牺牲在前,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可能是老天的眷顾吧?两年后的1944年,耿大个子又添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二十多岁就闻名全国,家喻户晓,几乎无人不知。据说当时美国中央情报局与台湾情报部门联手设定的“中国通”的评判标准,其中一项就是列出这个人的名字,问你知不知道这个全中国家喻户晓的人是干什么的?代表作是什么?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不要以为北京军区炮兵就在家里呆着,守着个首都北京哪也不去。凡有用得着炮兵的时候,从抗美援朝到炮轰金门的福建前线,北京军区炮兵同样要远赴征程。你看,到头来父亲打了半辈子仗,南征北战,却没有这个从未打过仗的女儿有名,特别是,他这个女儿在军内的地位比他这位戎马半生的老军人还要高得多。
喂,杨老师,快打住!你谈你那位朋友,怎么串到老耿家和他的女儿那里去了?
啊,也是,今天就到此为止吧。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