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YANXIN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7

推荐一篇写得非常好的抗战史文章《阿部规秀之死详探》

$
0
0

推荐一篇写得非常好的抗战史文章《阿部规秀之死详探

 

有位朋友给我的邮箱里发送了一篇“黄土岭战斗”方面的研究文章,这是近年来我所看到的、写得最好的一篇黄土岭战记。本文写得非常之好,也是近年来极为罕见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史学论文。

 

研究雁宿崖、黄土岭战斗,我可能前后写出不下十几、二十万字的研究成果了,但对细节的挖掘始终不足。所以看到姜克实教授和这位朋友的研究文章,尽管可能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但我仍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本文出自贺龙一二〇师特务团的角度来谈黄土岭战斗,虽然与我的观点有很大差异,但我仍给予极高的学术评价。“好文共赏析”的传统,古已有之。此文六千多字,我只字未加改动,本打算原文刊出,供大家欣赏。但由于那个什么“××词”作祟的缘故,反复尝试,就是发不出去。

 

整篇文章发不出去,就拆整化小,一段段发出。我将一段段刊出,并把文中最为关键的那些地方、包括与我有不同争议的那些地方专门做一个细致的讲评,供读者们自己深入分析探讨。文中的宋体字是这位朋友的文笔,黑体字出自我的笔下。

 

此文两大缺憾,一是对特务团参战黄土岭的研究仍嫌过粗,许多关键细节被“模糊”过去,比如独立一支队的武器装备、人员组成;二是在某些地方的结论过于武断,比如断言一分区炮兵连因炮弹缺乏,只轰击了“几炮”,与事实不符。

 

此文作者杨晓哲,经查,是我的湖北老乡,沔阳洪湖出来的红军杨秀山之子,北京军区出来的军队干部,目前在八路军研究会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有“军史专家”之称。

 
                                                     开国中将杨秀山之子、军史专家杨晓哲


原文六千多字,而我对这篇文章的分析评论已超出了六千多字,算是“借题发挥”,更进一步吧。

 

万一原文在发表中有所缺失,某一自然段不见了,不用解释,那一定是“××词”限制的缘故。

 

  阿部规秀之死详探

杨晓哲

    1939
年,有个叫阿部规秀的日军中将,在河北涞源黄土岭命丧黄泉,成为抗战中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军官。黄土岭是晋察冀军区辖区,参战的八路军是晋察冀军区第一、三军分区部队和120师特务团。

 

(前不久,由河北省电视台拍摄的一部长篇历史纪实电视片《晋察冀》中,公然在黄土岭战斗部分,“漏掉了”参战的贺龙一二〇师特务团。我曾专门提出批评,这是一个不小的漏洞,哪里有这样公然歪曲历史事实的?应该有个说法,但没有。)

 

起初八路军不知道打死了日军中将,对击毙阿部的具体时间、地点,都是日本媒体报道后推测而来。而个人回忆有时前后不一,有时彼此不同,给历史蒙上了一层纱。实际上日军对阿部之死有详细记录,我军也有相关记载。本文通过双方史料比对,披露鲜为人知的细节,力求完整还原历史,在黄土岭战斗80周年之际,向英勇的八路军致敬。

 

(我也曾专门撰文挖掘过,阿部规秀之死的消息是怎样传到晋察冀的?又掀起了哪些波澜?

 

同样是河北电视台拍摄的长篇电视纪录片《晋察冀》中,错误多出,比如,雁宿崖战斗打死了带兵的日军首脑辻村宪吉,又比如黄土岭战斗结束的第二天,聂荣臻从收音机里得知了阿部规秀被打死的消息。

 

这些都属于常识性错误,不该犯的。但那篇评论文章被封杀了,没能问世,只许你编造篡改历史,不许人家提出来纠正,这是什么世道?如此霸道!)

 

 1
时钟拨回80年前。
1939
11月初,日军驻蒙军所属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按照所谓“第三期治安肃正计划”,对河北涞源南部的中共军队进行“讨伐”。113日,辻村讨伐队(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第一大队大部)在雁宿崖遭八路军重创,阿部规秀旅团长亲率援兵前来报复。

 

(我再强调一遍:雁宿崖战斗,辻村并没有死,姜克实教授对这段历史过程的来龙去脉有专门的研究。)


6
日黄昏,日军到达黄土岭就地宿营,阿部规秀下达了7日沿“黄土岭-上庄子-寨坨-乔家河河道”,由西向东“追击”八路军的命令。担任前卫是辻村讨伐队,旅团司令部紧随其后。为补充兵力,阿部将独立步兵第三大队3中队138人划归辻村指挥(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命令》,1162130分黄土岭)。

 

(这一小段开场非常重要。通常的史料记载,阿部规秀到达雁宿崖战场的时间,是在4日中午,与残存的辻村队伍会合,起码说明两点:1、辻村本人还活着;2、辻村讨伐队没有在雁宿崖战斗中被全歼;3、阿部下达的战斗命令,已经从涞源县进入到易县,走出了张家口日军的管辖范围。

 

黄土岭战斗之前,日军不是一次性,而是分批次,从南北两个方向集结到雁宿崖的。为迟滞日军的集结速度,陈正湘派出一团的二营、三营各两个连,总计四个连,在北路日军从白石口到雁宿崖进军的道路上4日、5日两天交替轮番骚扰性作战,迟缓日军的前进速度。日军于6日黄昏完成全部集结,写得非常准确。

 

我曾撰文叙述过,当时雁宿崖战斗后隐蔽在银坊周边休整的三团和二团,没有主动对侵犯银坊的日军进行围歼或给予重大杀伤,是一大失误。南路银坊这股日军毫发无伤地汇集到雁宿崖阿部规秀的手下,给后来的黄土岭战斗增加了难处。

 

姜克实教授说4日阿部规秀日军到达雁宿崖,是从插箭岭、不是从涞源县城过来的,我予以反驳:插箭岭到雁宿崖从地图上看似更近,但实际上没有直通的道路,即使有当地人带路,也无法从插箭岭攀越白石山尽快到达雁宿崖。)

 

黄土岭位于涞源、易县交界处涞源一侧,东边紧邻的上庄子归易县。我军所称黄土岭战斗,日军则称上庄子附近战斗,说的是一回事。

7日早上9时,辻村讨伐队从黄土岭出发。“10时稍过”,该部东行至教场村、上庄子一线,发现“上庄子东北侧高地并东侧高地”已被八路军占领。
占领上庄子东侧高地的是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的1团,同时3团和第三军分区2团分别进入了河道南、北“
各山顶棱线”,120师特务团在西边黄土岭封闭了日军退路。

 

(这位朋友对黄土岭战场的描述过于“理想化”,实际上最初的战场态势并不是这样,黄土岭战场的八路军“阵势”是一步步才形成的。

 

据陈正湘说,5日那天,在仔细观察了日军的数量后,他通过电话向杨成武提出“原地再打一仗”的建议。经杨成武6日向聂荣臻请示后得到批准,黄土岭战斗的决心就此确定。6日晚间,陈正湘通过杨成武打来的电话得知了晋察冀军区领导的战斗决心。

 

确定要打,但准备时间十分仓促,三团、二团的参战并不是由于陈正湘的通知,而是杨成武亲自通知并部署的。当时二团已经在撤回到三分区的半路上,于是派干河净的后方指挥所将二团追回,传达作战命令。当时在雁宿崖战斗中被撤职的原三团团长纪亭榭,拒绝返回易县南管头的一分区司令部,一直留在干河净。

 

早在半年以前,1939年的4-5月间,与大龙华战斗几乎同时,三团在银坊进行了彻底的干部调整。原赵侗五支队时期的最可靠干部,包括张如三、王建中、韩庄、史进前、尚英在内,都被调走,另任命他职。三团仅剩下团长纪亭榭一个“老五支队”,我分析调换其他人,晋察冀军区便可作主,但调动一个团长,要有延安八路军总部批准才行。

 

应该是雁宿崖战斗打响之后,纪亭榭被撤职的命令送达了,被撤职下来的纪亭榭没有走开,他留在干河净,等晋察冀军区——实际上是在等他的入党介绍人聂荣臻的下一步指示。

 

8日午时,从黄土岭战场提前撤下来的三团、二团途经干河净,三团回易县、二团回唐县。此时,黄土岭战场只剩下一个一团、一个特务团在配合作战,这也是我研究黄土岭战斗多年最迷惑不解的一个地方:三团、二团撤下来,竟然没有跟一起作战的兄弟部队打个招呼?

 

我猜想,这与各主力团是直接从杨成武那里接受命令,而几个主力团相互间不存在指挥关系有决定性因素。

 

三团、二团撤走后,黄土岭战场的不明朗前景进一步显现,干河净指挥部随即被撤销。注意:干河净指挥部被撤销,纪亭榭依旧没有回易县南管头一分区司令部,而是沿二团、晋察冀军区卫生部白求恩一行人撤退的足迹,直接回到了晋察冀军区。以后,即使纪亭榭从延安学习回来,他再也没有被一分区杨成武所接受,也就是说,他与一分区的关系彻底断绝。

 

再从黄土岭作战开始,杨成武向聂司令请示“再打一仗”时,贺龙就在聂荣臻身边。估计到杨成武的兵力不足,于是贺龙主动向聂荣臻表示,派出自己刚成立的特务团前去黄土岭参战。聂荣臻身边,军区摄影科长沙飞跟随特务团同时前往。特务团从唐县北大悲村驻地急行军,直奔涞源县南边,当时还没有确定战斗就在黄土岭打响。

 

有一件很关键的问题,这位朋友只字都没有提到。贺龙当面派特务团过去时,对团长、团政委说到了黄土岭战场“归军区三团首长指挥”。为什么不是归一团指挥?而是归三团指挥?我想是与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商量的结果。一团已经有了一个二十五团配属给陈正湘指挥,特务团归属三团指挥,也可接受。

 

三团当时的“首长”是谁?团长邱蔚、团政委袁升平、副团长兼团参谋长肖应棠。

 

这里讲的7日开战,时间顺序上有些混乱,我重新排列一下。

 

7日早饭过后,8点多钟,从雁宿崖向东出发的日军抵近司各庄时,与监视并警备日军的一团三营最先接火。三营且战且退,经梁家安后撤至黄土岭村,这里是一团二营的驻地,此时接近10点钟,二营接过来也且战且退,退向背后的上庄子。

 

此时,一团团部在上庄子东边的寨头村,上庄子两边的制高点上,预先埋伏有一团的一营和二十五团的两个营,加上刚退回来的一团的二营和三营,总计五个营,至午时全面打响。此文没有提到一分区二十五团的两个营参战,是一疏忽。)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7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