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位远方朋友的委托谈起
去年年末,一位居住在海外的朋友,将他精心保管的一份家庭史料发送给我,里面有张明河1979年亲笔手信的影印件和解放初期的老照片,希望我能对此有所研究发现。我将此事与张明河的后人谈起过,希望能从他们那里找到些有用的史料,合在一起再做研究。
这位朋友的家庭史料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广,其中包括:解放战争期间晋冀鲁豫根据地发生的所谓“高树勋部队叛乱事件”、1948年2月建立的华北步兵学校的人员来源及构成、1948年12月在良乡建立北平纠察总队、1949年北平纠察总队在北京市的主要活动、1950年纠察总队干部合并到北京市公安局的有关活动等等。
朋友发送给我,是因为迄今为止,我是国内对华北步兵学校、北平纠察总队和天津纠察总队、也包括对以张明河为首的步兵学校、纠察总队的诸多领导干部、一般干部、老兵、甚至职工,进行全面、长期、深入挖掘研究的唯一独立学者。
这就是说,我不必拿谁的钱,看谁的脸色说话,连历史的客观真实性都可以被舍弃,犯下一连串历史学不该犯的低级错误。在今天中国国内日益腐败的学术界,说假话,伪造历史的事情时常能看见,你要这些拿高工资的学者们不唯官、不唯钱、只唯实,在历史学研究上讲真话,恐怕实在是太难了。
仅仅有这样一个学识的背景还是不够的,你必须还要“有心”,有对历史正义感的敬畏心和对弱者受害者的同情心。有这个“心”,你才能有胆魄对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冤假错案进行剖析,哪怕造成这个冤假错案的人有多么辉煌的身份和地位。所以我笔下曾经被挖掘研究的人物对象有许多都是这样的受害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受益者。
具有对弱者、对受害者的发自内心的同情,从不计较个人的名利收益,我想,这就是一些人将自己的家庭史料发送给我的根本原因吧?
我要做的,就是尽力而为,不辜负他们的厚望和精神寄托。
在对张明河这些代表人物的挖掘研究来说,由于郑旭煜、李青川、周自为这些人在抗战时期的一分区背景,由于吕展等人在抗战时期的平西背景,由于张迺更等人在抗战时期的晋察冀背景,由于翟家骏等人在抗战时期的冀中背景,我对他们使用的笔墨要更多一些。
反之对张明河,抗战时期一直在新四军和延安,隔行如隔山,功力不到,我很难去挖掘张明河的那一段历史。只是在抗战胜利后的偶然机会下,他才被迫留在了晋察冀,在这里迎来了全国解放。我挖掘和研究的主要是张明河在晋察冀的这一段历史。
其中,以战争年代的晋察冀野战军这一段历史为主,解放初期的北平纠察总队和北京市公安局工作期间为辅。我反复查对过,无论过去或现在,在国内外进行这一段历史领域的挖掘、研究、写作的人,只有我一个,没有发现有第二个人。
我使用的史料,具有“来源的唯一性”,都是战争亲历者的讲述,是我父母的亲身经历、亲口讲述,你无法从其它的文字史料去获得来源。也就是说,除了我这个渠道,你再没有其它的信息渠道去获得这些史料。我是唯一的历史作者和史料拥有者,再无第二个人。
为了开展《张明河历史研究》,我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帮助:张明河的河南内乡后辈亲戚,将张明河的族谱提供给我,使我搞清了他的身世;张明河的侄子张正理不顾病重,与我几次长谈,为我讲述了张家的许多内情内幕,在给我讲述过不久,他就去世了;文革结束后一位专门为张明河平反的河北省委干部,他的孩子李巍将父亲去世后留下的工作笔记提供给我,为我搞清楚张明河一案的真相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河北省的这位干部子弟李巍,还有给张明河写传记的杨瑞教授,都与我有一个根本性分歧,就是他们都认为张明河被处分一案是铁案,有举报人,还是张明河的夫人,查有实据。我则认为这是一桩精心设计的冤案,目的就是把张明河一打到底,且不许翻案。
我的理由有几条:
1、举报人张明河的夫人沈琦,年轻时就患有精神疾病,俗称“癔症”,具体表现是“幻视、幻听、幻觉”,发作起来躁狂偏执。战争年代,我母亲跟沈琦在一起工作,在华北步兵学校校部和北平纠察总队司令部,编制中只有两名女干部,就是沈琦和我的母亲。我母亲见过沈琦几次发病,尤其在1949年的产后,症状尤其明显。晚年的沈琦在发病时被多次送进安定医院住院治疗,对这样人揭发检举的证词,任何国家的法庭都是要大打折扣的。
2、沈琦那一次检举张明河,是某些干部私下里“撺掇”的结果。干部编制在省公安厅的沈琦,最初只是在自己同事之间私下聊聊,说当父亲的与自己日渐长大的女儿之间,应该有个界限,否则行为不检点,就会出事。此言轮被某些干部听到,立即悄悄汇报上去,于是高层领导接见,鼓励沈琦“大义灭亲”。今天谁都知道所谓极度鼓励的“大义灭亲”骨子里是什么鬼东西。于是同事执笔,由沈琦出面举报,终于把身居高位的张明河打下马来。人还是会有明白的时候,沈琦后来清醒之后,深感后悔,要求撤回举报,不许!文革结束后,沈琦曾要求与张明河复婚,但大势已去,张明河已另组家庭。
3、干部子女深居大院,往往与社会严重脱节,傻得可怜。张明河的女儿直到文革中结婚,才明白“强奸”是什么意思。文革后她帮助父亲写申诉信,给张明河平反——所谓的“受害者”为“侵害者”积极平反,已经说明了当年的“举报”是怎么回事。
4、对于曾是张明河战争年代部下的广大干部战士来说,早就感到此案蹊跷。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所谓犯下“强奸”罪的人,一定会在日常有所表现,比如好色,对女性习惯于动手动脚等等。但张明河如此干净,没有一点这方面的绯闻,如果他真是这样的人,仅北平纠察总队的宣传队,有多少年轻漂亮的“洋学生”会主动给这位三十七岁的军级干部送上门去。要知道,解放初期,那可是一个“换妻”的高峰时代,但丝毫都找不到张明河这方面的一点点绯闻。
(中间被迫删去一段敏=感=词内容,待另行刊出,可以知道删掉的是什么?)
顺便说一句,在张明河出事前后,河北省委、省政府从来不是一个“宽松”的环境,你看看当年另一个副省长胡开明的命运就知道了,1962年与张明河同一年撤销一切领导职务、受到严厉批判。而且胡开明的平反同样艰难,他是在被中组部调到安徽担任新的领导职务之后才得到了平反。
杨瑞对我说,他看过河北省档案馆保存的张明河档案,河北省的领导干部对张明河的评介很差。我说,这些人忘本,都是当年从战争环境中过来的人,还记得1946年10月的张家口撤退吗?傅作义快速部队偷袭张家口,晋察冀党政机关危急中仓促撤退,要不是旅政委张明河与旅长李湘一起,带领教导旅把国民党军队死死挡在狼窝沟,那些党政机关的干部能如此轻松地撤退吗?这件事过去才十几年,都忘记了?一点感恩之心都没有吗?
中华民族有几个最不堪入目的劣根性,其中之一就是以“言词杀人”,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口诛笔伐,让你有口难辩。喜欢而且擅长于在背后说他人坏话,尤其见不得别人的好,必要落井下石,用嘴巴害人,把别人害得家破人亡,他才顺心如意。
靠举报揭发的言词来罗织罪名,而不是靠事实来治罪,这是“人治”的基本特征,也是执政党最容易被某些人钻空子的地方。这个党从成立那天起,就不断被坏人钻空子,掌握各级领导权,从红军时期到今天,制造了无数起血案冤案,我们还不应该记取教训吗?
除了这些人提供帮助,更多的还有原华北步兵学校、原北京和天津的纠察总队的干部子弟为我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尽管有很大困难,我无法走访远处的地方,但我对当年纠察总队在北京的一切活动场所都进行了实地勘察,尽可能做到无一遗漏,其中仅1948年12月北京纠察总队成立的良乡因变化巨大,我跑了好几趟来核实当年的驻地。
张明河在北京最早的地址包括:张明河初来北平时就读的南池子南口的华北中学——解放后的北京六中,张明河在北平时的居住地——北大红楼南边的北沙滩,当年有许多专门出租给外地学生的寄宿客栈,对外都叫“什么庄”,比如“河南庄”、“南阳庄”什么的。
1949年的2月1日,解放军北平纠察总队乘火车在前门外车站下车,原准备按照进城前拟定的计划,到东交民巷兵营驻扎。想不到这个地方被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陶铸占据,用作“平津前线指挥部和谈小组”,根本没有让出来或共同驻扎的意思。
无奈之下,张明河领着这支数百人的总部机关直属队和直属支队满大街转悠,就像今天刚进城还无处落宿的农民工。时间很晚了,最后在前门西大街的“山东中学”暂时落脚,大家都住宿在没有生火的教室里。第二天,张明河带人占据了长安街中南海的对面,北洋政府时期的安福系俱乐部作为作为纠察总队的总部。
事后张明河说,他在华北中学念书时,一个中南海,一个安福系俱乐部,都是他们经常爬墙溜进来玩耍的去处,所以地理环境极为熟悉。
以后,北平的治安好转,接管工作告一段落,出于对这些老居住地的眷念,张明河特地带着都曾在北平念过书的张迺更和我的父亲,来到北沙滩学生时期居住过的旧址进行“怀古”。那一次张明河探访完之后,说“劳动了各位”要请吃饭,于是到北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吃饭。等到吃完饭后,张明河却发现自己的衣兜里没有钱,最后还是几位随行的参谋凑钱解了围。
作为独立学者,我背后当然不能有“组织的支持”,也不会有什么“社会科学基金”提供经费支持,我的一切支出都是自费。曾有一个认识多年的“子弟”,多年经商,有出色的商业头脑,知道我需要他手上的一些史料,于是在我开口之后,明确拒绝免费提供,没二话,我知道了他不是真正的朋友,而是个商人,也马上跟他彻底断交。
尽管我一再申明,我研究和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扩展,将这一段历史的内容让更多人知道,所以我从不计较转载和版权。但如果某一位原本对这一段历史、对张明河这个人物一无所知的学者,通过与我的沟通交流后飞快写出了一本“历史论文”,其内容还不愿让我看到,实话实说,对我的打击还是蛮大的。
借此机会我再一次重申,我在研究和写作中不追求个人的利益,我研究和写作这些内容的唯一目的,是希望这些红色记忆能长久流传下去,不至于淹没在历史的尘埃当中。
不管是谁,在您在研究和写作中能使用我的些许成果,那是您给我的荣幸,我应该感谢您才对,如果能给您带来某些名利,那是您的造化,我不会与任何人争一分一毫。
在目前所能看见的有关张明河的历史传记中,凡有表述不准确,错误的地方,我会不顾及到您的颜面,将尽力指出这些错误并及时纠正,不再使谬误远传他人,丑话先说在前头,届时也请您给予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