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YANXIN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7

晋察冀史研究——从1945年抗战胜利聂荣臻回到晋察冀谈起

$
0
0

从1945年抗战胜利聂荣臻回到晋察冀谈起

 

历史的真相,往往见诸于不为人所注意的细节之中。

 

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张家口阶段,前后有过一年的和平时期。这一年时间,既是八年抗战的总结阶段,又是解放战争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继承了以往的晋察冀内部矛盾,又将这个矛盾推向前去。这一次的内容,从抗战胜利,聂荣臻从延安返回到晋察冀谈起。

 

1945815日,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传到重庆和延安,令当时中日战争中还处于弱势的中国人一方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顿时间欣喜若狂。为了使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能尽快搭上这班“胜利车”,825日,延安借助美军的飞机,把各根据地领导人快速载往各自的指挥岗位。聂荣臻就是搭乘这架飞机从延安回到了阔别两年的晋察冀的。

    
              各解放区领导人刚下飞机时的合影  1945年8月25日


日本投降后,中央给晋察冀军区的任务,是向日伪军受降,取得利益的最大化。对于今后的行动方针,中央已有明确指示。聂荣臻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于194599日,回到被冀察部队攻占的张家口。

 

此时,中央晋察冀分局已经奉命改为晋察冀中央局,中央任命聂荣臻担任书记,并继续担任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原晋察冀分局书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一把手彭真调到东北,担任新成立的东北局书记。

                       
                         1945年9月,刚到达张家口的聂荣臻参加欢迎大会


考虑到抗战时期晋察冀积累起来的内部矛盾,为便于聂荣臻回来后开展工作,经刘少奇安排,原晋察冀军区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程子华调往东北乘飞机到沈阳,担任新成立的东北局委员。194510月,成立冀热辽分局和冀热辽军区,程子华任分局书记兼军区政委,肖克任司令员(一年后的194610月,张家口、宣化沦陷后,冀热察地区划归冀热辽分区领导,改称冀热察辽分局和冀热察辽军区,下设三个军区。19474月划归东北解放区)。

 

据肖克回忆,在1945818日的中央公布的晋察冀分局的组织决定中,一把手仍是聂荣臻,二把手仍是程子华,但不在延安的程子华随即向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刘少奇要求调走,刘少奇同意了。

 

1942年的冀中“五一大扫荡”损失惨重,无论在聂荣臻还是程子华的回忆录中,都承认“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准备不足”。冀中区党委及主力部队撤离冀中,是出自八路军总部5月份的紧急指示。但聂荣臻说:“拉起部队走了,没有及时回去,则是不对的。”“我们走了,敌人也走了,问题是我们没有再及时返回去。”

 

19429月,突围到冀西一分区地区的冀中区党委,用程子华替换黄敬,担任冀中区党委书记。在程子华主持下,冀中区党委召开著名的张各庄会议(张家庄),认为可以在冀中继续坚持战斗。但实际上却未能回去。十一个月后的19438月,聂荣臻即将奔赴延安之际,冀中区正式合并进晋察冀,在中央政治局公布的晋察冀分局和晋察冀军区的主要领导名单中,程子华排在聂荣臻之后的第二位,担任晋察冀分局副书记、晋察冀军区副政委,主持聂荣臻不在晋察冀之后的日常工作。

 

19439月到19459月聂荣臻返回晋察冀的两年间,晋察冀党政军日常工作一直都是程子华在负责的。他总结自己的这两年工作,可以用三件大事来概括:1943年粉碎日军的“百日大扫荡”;1943-1945年的搞活经济;1944-1945年的大反攻。程子华回忆录中,1944年初的那段批判聂荣臻的晋察冀分局高干会议只字未提

 

1944年初晋察冀分局召开的高干会议,的确是程子华主持的,虽然在会议主持人的名字上有肖克的名字。但当时肖克患病,在王平的三分区养病了两三个月(肖克回忆录中自己提的),所以在肖克回忆录中,1944年初矛头对准聂荣臻的晋察冀分局高干会议只字未提。

 

19444月肖克来到延安,确实将晋察冀高干会议的内容带了过去,引起延安的晋察冀代表团对聂荣臻的批判升级。

         
                            1945年4月,聂荣臻、罗瑞卿、肖克在七大会上


在肖克的回忆录中还有两个要点:一个是他提到在延安批彭德怀百团大战时,他也被昔日的中央红军的同事批判为“思想落后”;另一个更重要,是他主动向聂荣臻提出,应该向中央建议,晋察冀十八个军分区,管理不易,最好建立二级军区,聂荣臻当即同意了。

 

许多史料记载,各根据地领导人从延安乘飞机返回的时间是在1945年的825日,但聂荣臻自己的回忆是在99日。他搭乘的美军飞机在灵丘机场降落(同一架飞机回来的肖克肯定地说是涞源机场,原日军建的一个机场),在机场上和美军飞行员照相之后,随即乘上晋察冀军区来接他的汽车到达张家口。在距离张家口火车站不远的宣化大道,有一座大院,原本是日军蒙疆派遣军司令根本博的司令部,现在用作晋察冀军区司令部。

                             
                                                                       就是这个院子


聂荣臻到达张家口后,晋察冀军区其他主要领导同志是:副司令员肖克、副政委刘澜涛、罗瑞卿、参谋长唐延杰,政治部主任朱良才。聂荣臻更换了张家口卫戍司令员郭天民,改为肖克。同时,将张家口改为直接隶属晋察冀军区领导,冀察军区和新成立的察哈尔省省会在宣化,于是,郭天民和冀察机关和部队撤出张家口,转到小城宣化。原冀察部队先一步在张家口接收的日伪军营房、几十座物资仓库、房屋敌产,尽数移交给晋察冀军区。

 

我举一个实例。

 

今天在北京东四十条的北京军区总医院,当年是赫赫有名的晋察冀军区直属的“白求恩和平医院”。这座举世闻名的医院是在张家口时期扬起名的。但当年,1945年的9月这个医院进驻张家口这座原日军张家口驻军医院的时候,这座医院已经被冀察军区总医院接收,当时正被迫迁往宣化。迁移时的冀察军区卫生部人员满肚子的不大高兴,于是,这座原日军医院的最好设备和医务人员都被带走(以后又被部分要回)

  

         
                                                     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张家口直属总医院


冀察军区卫生部在搬迁到宣化之前,从延安回到晋察冀的陈正湘夫妇来到了张家口。为了给自己当医生的夫人康捷找个工作的地方,陈正湘找到了那时还未搬迁的这座医院。当时这座医院的院长是冀察军区卫生部部长张杰,副院长是卢星文。这两个干部,抗战时期是一分区的卫生部正副部长,尤其卢星文,曾是康捷在一分区医院时的顶头上司。

 

陈正湘夫妇找到了卢星文,卢星文带领他们夫妇沿整个医院转了一圈,不断指点各种最新式的医疗设备。可惜,很快就接到了搬家的命令,在一分区和冀察老兵姚雪森的书中,也谈到了这次冀察医院的搬家行动。

 

关于张家口卫戍司令部系统,也有必要谈一下。

 

1945823日冀察所属部队(主要是平北和察南两个军分区部队)攻占了张家口。第一届张家口卫戍司令部由冀察军区组成的“北线指挥部”人员组建:司令员易耀彩、政委杨春甫、副司令员詹大南、副政委段苏权、政治部主任白文治、政治部副主任杨德才(几个月后改名杨卓)。

 
                         1945年8月23日八路军攻占张家口


冀察部队攻占张家口之时,仅有主要作战部队三千人(平北军分区十团、四十团;察南军分区二十团)以及辅助部队两千人(计:冀察军区北线指挥部所辖教导大队、警卫营;平北军分区教导队;蔚涞涿游击支队)。而当时傅作义的先头部队马占山骑兵师四千人已经赶到了柴沟堡、渡口堡地区,威胁到张家口西大门。其实威胁最大的,还有盘踞在张家口周围蠢蠢欲动的上万当地土匪。

 
       日军占领时期的张家口太平公园——刚攻占张家口的冀察军区教导大队就驻扎在这里


在北线指挥部的不断告急之下,1945828日,原本打算接收北平的郭天民、刘道生带领的冀察军区主力,由一分区组建的肖应棠部队、由平西十一军分区组建的肖文玖部队到达张家口,立即开赴到柴沟堡、渡口堡打击马占山骑兵师(平西部队因距离近,先期到达;一分区部队晚半天到达,平西部队已经与马占山开始了战斗)。

 
                1945年8月27日郭天民、刘道生带领的冀察八路军主力到达张家口


两天后,解除了张家口面临的灭顶危机之后,张家口卫戍司令员改为由冀察军区司令员郭天民自兼。

 

194599日,聂荣臻到达张家口后,第一时间改组了张家口卫戍司令部。肖克兼任张家口卫戍司令员、刘澜涛任政委、郑维山副司令、杨春甫副政委、蔡树藩政治部主任。这也是一个过渡性的领导班子,很快,张家口卫戍司令员改为郑维山,直到19461011日放弃张家口。

 
                    张家口首任参议会主席团成员:右一杨春甫、右三郑维山


聂荣臻到达张家口的几天后,清理接收日军留下的物资仓库的事情还没有开展,就接到了当时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刘少奇的电报,要他尽快部署兵力粉碎国民党傅作义的进攻。因为抗战胜利,国民党政府要在敌后抗战八年的八路军“原地不动”,由国民党军来接收日军的投降,处事不公,八路军显然不能接受。于是,“违命抗旨”的八路军必然要同前来接收日军地盘的国民党军发生冲突,内战的危险一触即发。

 

917日,在刘少奇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电报中(毛泽东赴重庆参加和谈,中共中央日常工作由刘少奇主持)东北为我势所必争,热、察两省必须完全控制。红军在东北现已开始撤退,据说在十二月初将撤完。内蒙红军即将撤退,已三次要求我接防德王府、百灵庙一线。傅作义尚未遇到我之打击,胡宗南在敌人掩护下完全可能进入平津,冀东尚有伪满军五个旅及本地伪军共约五万人,华北、华中、山东伪军尚多。在此情况下,我之战略部署须立即加以考虑。

 

冀察晋军区(除冀东外)的现有力量,只能对付傅作义及将来北平方面对于张家口的威胁及巩固现有地区,不能再有大的力量加强与保障热河和冀东,更无力进入东北。

 

919日,刘少奇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战略方针和部署等问题发言时指出,我们今天的方针,是力求控制热、察两省,控制东北。特别是:“聂荣臻负责堵住傅作义。

 

“为此,特作下列部署,望坚决执行之。()晋察冀(除冀东外)和晋绥两区以现有力量对付傅作义、马占山向察哈尔、张家口之进攻及将来胡宗南由北平向张家口之可能的进攻,坚决打击傅、马及其他进攻之顽军,完全保障察哈尔全境、绥远大部、山西北部及河北一部,使之成为以张家口为中心的基本战略根据地之一。”

 

现在能查到的,晋察冀军区从107日和8日开始,秘密集结部队,进行整训改编为野战部队,恰逢部队换季,发下新棉衣——清一色张家口日伪军仓库中的伪军冬装。冀察军区的部队集结在柴沟堡和兴和县,一分区部队的三团、二十五团、四十五团在柴沟堡改编为六旅。

 

组建六旅,其中三团、四十五团的领导班子都没有变。三团团长郑三生、团政委郑秀煜在六旅的地位进一步加强:三团长郑三生兼任六旅参谋长;三团团政委郑秀煜兼任旅政治部主任。四十五团团长陈焕、团政委陈亚夫也没有变。唯独二十五团的领导班子变动,原团长黄伯峰、团政委邓经纬被调走,新任团长是郭天民提名的二十团团长黎光、团政委刘克宽(旅政委龙道权提名);没有团参谋长。经当时的冀察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科长洪璞提名,新任团政治处主任王栋(以后王栋的干部科干事的空缺由姚雪森顶替)。

 

最具“鸟枪换炮”色彩的是杨成武的冀中部队。杨成武带领冀中八路军在怀来县改编的时候,全体人员还是还都是一个个白毛巾遮头、身穿便衣,土得掉渣。改编后穿上了崭新的军装,之后新编成的杨成武纵队到达张家口以西的新平堡,聂荣臻亲临这支冀中部队,为统一着装后的杨成武部队鼓舞士气、更换武器。

   
               1945年杨成武组建起来接受检阅的冀中部队就是这个样子


1015日,晋察冀军区下达绥远战役的作战命令。1018日晚间,晋察冀军区部队三个纵队共九个旅(冀察郭天民纵队,辖第6旅、第7旅、第9旅及骑兵旅;冀中杨成武纵队,辖第11旅、第12旅、第13旅;冀晋陈正湘纵队,辖第2旅、第4旅)分别由阳高(冀晋纵队)、新平堡(冀中纵队)、兴和(冀察纵队)等地同时开进。

       
                   从张家口奔赴绥远前线的八路军是乘坐火车上战场的


1019日拂晓,郭天民冀察部队率先向隆盛庄发起攻击;冀中纵队向三水岭、张皋镇发起攻击,绥远战役正式开始。此战,歼其一部,大部西逃。姚雪森的书中详细描写了此战的经过,特别是隆盛庄的傅作义部队在郭天民优势兵力的重重围困之下,最后竟然利用被俘大批共军的棉军装,在共军的眼皮子底下从容撤退。傅作义军队也没有为难这些被俘的共军俘虏,被扒掉棉衣的共军俘虏,集中在屋子里,共军攻进去后恢复了自由。

          
                      1945年10月,聂荣臻司令员与杨成武在绥远前线

聂荣臻带领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随同杨成武的冀中纵队一起行动。为什么?原因在下面一段。

 

在这次晋察冀方面的绥远战役中,实力最雄厚的是郭天民纵队,计三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新成立的察北骑兵旅)。曾担任过平西挺进军警卫连指导员的陈怀初,此时担任骑兵团团长兼团政委,从张北、兴和、尚义,到卓资几个县,一路上都是打头阵,奋勇当先。如果当时有人说,这个团政委三年后会投奔到傅作义手下,可能鬼都不会相信。

 

正在绥远战役进行之中,19451021日,刘少奇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聂荣臻、肖克、罗瑞卿、刘澜涛电:冀中杨成武及其所率部队须担负机动任务,不能再回冀中,请即重新任命冀中军区的领导机关。赵尔陆部已转到平汉路作战,应即以赵部为基干,再集中冀晋及冀中地方部队一万至二万人组织平汉北段的野战军,担负平汉北段的作战。

 

这说明什么?说明杨成武这个冀中出来的纵队经聂荣臻提名,第一个成为晋察冀军区直接指挥的直属部队。

 

按计划,晋绥军区部队的五个旅向凉城、陶林进攻,歼灭骑兵挺进军、察绥挺进军(傅作义部队中的“杂牌军”)等各一部。傅作义部遭此打击后,急忙向集宁、归绥等城退却收缩。晋察冀军区部队乘势向西发展,21日占领丰镇,24日占领集宁、丰镇,守敌乘隙西撤;晋绥军区部队向卓资山守军发起攻击,25日全歼国民党军第67军所属之新编第265000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1022日的集宁战斗,原本冀察、冀中两个纵队一起,消灭在集宁的傅作义三十五军军部和一〇一师,但由于有的部队不够坚决,未能截断敌军的退路,让敌人跑掉了,仅冀中纵队击溃了敌军一个团(聂荣臻语,他批评的是冀察纵队)。

 

1025日,再一次错过了歼灭三十五军军部和一〇一师的机会,虽然堵住了敌军,但后续部队未能赶上,又一次让敌人跑掉。那一次六旅担任先头部队的团长黎光不会看地图,路走差了,白走了一百多里的冤枉路,贻误了战机。

 

正是在这一仗,陈怀初骑兵团立下大功,战后受到贺龙司令员的接见和嘉奖。

 

占领卓资后,晋察冀部队与晋绥部队会合在一起,眼看胜利在望,1026日,聂荣臻,连同罗瑞卿一起,同贺龙亲切会谈。

     
                     1945年10月,贺龙,聂荣臻,罗瑞卿在平绥战役前线

卓资山战斗后,傅作义部主力于1026日全线西撤,退守归绥。第35军、暂编第3军、新编骑兵第4师等部2.4万余人合力据守归绥,第67军等部1.2万余人集结包头,并加强工事,准备凭坚固守。晋察冀、晋绥两军区主力于10月底对退守归绥的国民党守军达成合围。

 

晋察冀部队围困归绥,今天的呼和浩特,是一个旷日持久的军事行动,在姚雪森的书中有详细描写。还写了共军一些干部参观大佛寺,其中一名干部“顺走”了一个小金佛,被喇嘛发现。

 

绥远战役傅作义部队告急,国民党军在冀东展开了大规模军事行动。

 

194511月,为适应晋察和冀热辽两个方向的作战需要,根据中央的指示,晋察冀军区集中各军分区所属部队(连同刚编组的黄永胜纵队)共编成了八个野战纵队,连同原调东北改归晋察冀军区的晋冀鲁豫第一纵队,共九个纵队,分别组成第一、第二两个野战军。这两个晋察冀野战军合计有24个步兵旅77个步兵团,1个骑兵旅和1个炮混旅,共计26个旅81个团,共21531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第1卷》第110页)

 

晋察冀第一野战军: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参谋长耿飚,辖三个纵队。

 

冀察(郭天民)纵队,辖第6旅、第7旅、第9 及骑兵旅。

 

冀中(杨成武)纵队,辖第11旅、第12旅、第13旅。

 

冀晋(陈正湘)纵队,辖第2旅、第4旅。

 

晋察冀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萧克,政委罗瑞卿,参谋长彭寿生,辖六个纵队:

 

晋冀鲁豫(杨苏)第一纵队,辖1旅、第2旅、第3旅。  (原调东北)

 

热辽(黄永胜)纵队,辖第22旅、第27旅、第30旅和炮兵混成旅。 (原调东北)

 

冀东(詹才芳)纵队,辖第12旅、第13旅、第14旅。

 

冀晋(赵尔陆)纵队,辖第1旅、第2旅、第3旅。 (原调东北)

 

冀中(黄寿发)纵队,辖第1旅、第2旅。 (原调东北)

 

冀察(刘道生)纵队,辖第8旅、第10旅。

 

军区教导师,辖教1团、教2团。

 

注意到没有,此时的聂荣臻,仅仅指挥三个纵队;而肖克,指挥的纵队达到了六个(注:聂荣臻回忆录记载是五个纵队,不包括杨苏纵队)

 

19451122日,刘少奇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关于平绥战役方案致聂荣臻、耿飚、贺龙、李井泉、张经武电:苏联由于条约限制,必须保证蒋介石接收满洲各大城市,我争取东北大城市暂时无望。因此,热河、察哈尔、绥远对我之全国战略意义更增加其重要性,必须求得控制绥远全省,才能有较巩固的后方,保障张家口侧翼,并建立将来必要时进入新疆的通路 (如果东北不能建立巩固的战略基地,新疆或许有这种可能 )。因此,绥远战役,实关系我在目前以及将来整个时期的全国大局

 

目前绥远战局,似已成僵局。现在只能实行以下三个办法:第一、照聂、耿意见执行现在办法,以冀察晋部队围困归绥,贺、李全力攻取包头。但据贺、李电攻取包头把握不大,攻城即不能打援。而围困归绥,似亦无多大希望,短期内不会获得结果。如此,可能成为长期僵局,天气渐冷,似非上策。第二、放弃围困归绥,聂、贺两部主力集中攻取包头,并打击可能的增援部队。如此,攻取包头把握较大,并有力打击援队。在打下包头后可再打五原或再打归绥。但归绥附近要点可能被傅顽控制,我之攻包部队后方可能被顽暂时截断或受到骚扰。第三、围困归绥与攻取包头两个任务均放弃,战役暂告结束,部队撤退到机动位置整理,等候机会打击。如此,我虽暂时脱离被动,但战略任务未能完成。冀察晋部队不能解放,不独难于执行肃清同蒲北段顽军任务,且在南口方向紧急时,及在蒋军向陕北进攻时,傅顽将仍为大患,那时我恐须以更多兵力并以更大牺牲来对付傅顽。

 

以上三个办法,我们意见,目前以执行第二个办法,集中力量攻取包头为好。

 

1123日,刘少奇为中共中央起草致聂荣臻、贺龙电:如果你们估计在短期内没有把握攻下包头、归绥,就请你们考虑是否即将部队撤退到机动位置进行整训,相机再决定今后计划

 

众所周知,绥远战役无疾而终,最终是按照刘少奇这个指示结束的。晋察冀与晋绥两个共军根据地之间的联系未能打通。1945年的1214日,严冬之下,晋察冀部队最后不得不从归绥城下撤围,回到最初的出发地。

 
    原照片刘峰的文字说明:这是傅匪的骑兵在绥郊外二十里大山上边给我们当了俘虏,这是六旅龙政委正在给这批刚从战场下来的俘虏解说我们的政策。1945年11月底   
这是刘峰解放战争摄影照片之一


肖克评价说,绥远战役打得不好,几个战斗均打成了击溃战,导致绥远不仅未能解放,反而最后把察哈尔也丢了。

 
                           1945年10-12月第一次绥远战役作战图


回到柴沟堡出发地的冀察主力六旅,接到了冀东战场的噩耗,肖克指挥的六个纵队越战越发处境艰难,于是六旅不能休整,急忙赶赴古北口,支援正在苦战中的赵尔陆纵队一旅。此战以赵一旅大捷结束。

 

国共和谈签字的消息传来了。

 

故事到这里,本应该结束了。可实际上又留了个尾巴要讲。

 

19461月国共和谈成功,和平来临。于是,晋察冀军区率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裁军运动。晋察冀几个八路军秀才竟然当真了,到北平去大规模制作自己设计的“复员战士纪念章”,结果被人家国民党军扣住,关进监狱。你自己以为不是国军的敌人了,可人家还一直拿你当敌人呢。

 

按晋察冀军区制定的裁军计划,肖克手下的第二野战军六个纵队,只保留三个:晋冀鲁豫的杨苏纵队、黄永生纵队、冀东詹才芳纵队;其余三个纵队:冀晋赵尔陆纵队、冀中黄寿发纵队、冀察刘道生纵队都要被撤裁掉,合并进在绥远战役中受到较大损失的晋察冀第一野战军。

 

众所周知,赵尔陆纵队和黄寿发纵队都被撤销,部队不是划归到地方就是被另作他用。比如赵纵队的一旅就与晋察冀教导师合并,成立张家口教导旅,直属张家口卫戍司令部领导。但在郭天民的坚决鼓动下,刘道生纵队坚决不撤。你不是没有编制就不给被服和给养吗?我们冀察军区有钱,有能力自己养这支部队。

 

不仅不撤,还要加强。19463月冀察军区在宣化整编军队之后,多余的人员组成一个补充团,团长一分区干部赵光明、团政委李振军,这个团立即开赴冀东,在没有编制的刘道生纵队里融进去了。

 

仅仅几个月之后,国共内战全面打响。聂荣臻记载:“由于进行大同战役,肖克、罗瑞卿同志回到了张家口……(注:这与肖克的回忆一致,8月下旬回到张家口)19469月大同、集宁战场共军惨败,紧接着10月丢失张家口、宣化。此时,郭天民虽然在肖克、罗瑞卿指挥的东线战场取得胜利,有了“郭铜墙”的美名,但仍避免不了在晋察冀军区举行的涞源会议上被撤职的下场。

 

                

                
                       外国记者拍摄的大同、集宁战场上被俘的共军士兵


郭天民被撤职,兔死狐悲,刘道生宁可放弃晋察冀军区给他的察哈尔军区政委不当,也要赴冀东去而不归。他手中依据的本钱和留在冀东不归的理由,就是这个该撤销而未撤销的“刘道生纵队”。

 

在聂荣臻回忆录中,张家口保卫战的东线指挥是司令员肖克和政委罗瑞卿,没有提郭天民一个字。涞源会议,不点名的批评了个别人,但仍未提及郭天民的处理。只提到,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肖克、政委罗瑞卿。

                          
                                 郭天民功大于过,的确不该被忘记


在聂荣臻回忆录中,见于1946年的8-10月,承德、张家口先后失陷之后,冀热察与冀热辽两个解放区与晋察冀的联系已被隔断,于是将原冀察军区的平北、察北地区组建为冀热察军区,司令员段苏权、政委刘道生。并将这个新成立的冀热察军区与程子华、李运昌的冀热辽军区合并,并建议中央将新成立的冀热察辽军区划归到东北。

 
                          刊登国民党军攻占张家口消息的老报纸


这一段有关刘道生任职过程的潜台词,很多人没能读懂。其实聂荣臻的意思够清楚的了:你回来,回到晋察冀,就可以担任新成立的察哈尔军区政委;你不回来,就只能是两个军分区合并成立的冀热察军区政委,你自己选择。

                         
                      脱离晋察冀的刘道生(右)和段苏权

刘道生没有回到晋察冀,他在新建立的冀热察辽军区担任政治部主任,这使得他在职务上落后于他过去的副手李志民。

 

跟段苏权、刘道生一起被划出晋察冀范围的,还有一个我最关注的悲剧性人物陈怀初。陈怀初悲剧的发生,同冀热察辽地区的土改“过左”有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因为土改中对地主家庭的所有成员一律杀害,也因为土改中对那一地区所有富裕家庭的残害,引起了那个地区的极度动荡。

 

19484-5月间,冀热察辽地区展开了民间秘密帮会似的大暴动,这一次暴动与十年前那次冀东大暴动不同。那一次是针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一周年,这一次却是实实在在的针对共产党土改的。这一次暴动的时间不长,很快就被镇压下去。当时,正好一分区组成的二纵四旅从二纵被单独调动出去,跟三纵、四纵一起在冀热察辽地区执行策应东北大决战的战斗任务,亲眼目睹了这次民间愚昧暴动和被镇压的整个过程。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任何回忆录,无论回忆录的作者身份多高,资历多老,他代表的都只是、也只能是“一面之词”,不可避免带有主观的色彩。将同一历史范围中的几个人的回忆录穿插对比来读,你就能发现其中的历史原点和客观事实。

 

晋察冀这点战争往事,聂帅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先写出自己的回忆录,给晋察冀这个大过程定下调子。在晋察冀,应该没有比晋察冀根据地和军队的创建人及领导者聂荣臻更具权威性的观点了,所以,以后凡在晋察冀工作的领导干部均在聂荣臻这个框子下写出自己的回忆录,莫有敢逾越者。在晋察冀历史上曾经与聂荣臻发生过对立关系的程子华、肖克同样如此。

 

在官本位制度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社会,真理在谁的手里,往往同谁具有更高的地位有决定性关系。所以,想要搞清楚“谁是谁非”没有实际的意义。通过解剖历史的细微之处而掌握整个历史过程的真相,揭示出历史的真实面貌,这才是最重要的。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7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