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YANXIN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7

晋察冀史研究——给“德大”先生的一封信

$
0
0

     给“德大”先生的一封信

 

“德大”先生的来信(节选)

 

491月,我的祖父曾任华北军政大学11大队的卫生所长,同年7月被评为卫生技术五级,评为甲等工作模范,立小功一次,驻在长辛店二老庄兵营。

 

祖父371月参加29军,解放战争初随高树勋部第一次民主投诚,614事件后,入神泉培训班。

 

我想问下,军政大学应该在石家庄,而49年在北京长辛店应该是军政步兵学校吧。但老人后续的简历显示入解放军第六高级步兵学校,次年又改名好像第二步兵学校,家里还有一本孙毅签名的步校赠书。

 

补充一点:老人说当时大队领导推荐其参加开国大典观礼,在华表旁观礼台处观礼。

 

我想请教老师您,从时间,地点,政治等方面因素考虑,老人当时应该在军政大学还是步兵学校。

 

军政大学我查了一些资料,只知道有大队,不知道有没有纵队或总队1大队(老人口述历史 纵和总我可能区分错了) 真诚地希望您帮忙指点一二。最近在整理老人生平经历,无奈自己学识和知识有限,还望您贵人相助!

 

 

我的复信:

 

称您为“德大”先生,可以吧?孙辈能为祖父做传,我深受感动,这本应是你父亲的工作,由你来做了。

 

高树勋所属起义部队的干部在华北步兵学校的遭遇问题,一直是我想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几个月前,我曾根据已知的到手资料,打算做一个系列分析,但刚写了第一篇,由于客观形势恶化的原因,这篇文章被枪毙了,也影响了以后几篇研究文章的出台,无奈,我只好暂且先放一放。

 

但你来信中所问的问题,我可以先作一个简要回答给您,基本线索应该都涵盖无漏。

 

先谈华北军政大学和步兵学校的关系。

 

19484月,根据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有关解放战争形势“五年内消灭国民党”的预测,中央决定成立华北军政大学。1948523日,叶剑英赶赴石家庄华北军大校部所在地,担任校长兼政委,华北军区副司令员肖克兼任副校长,朱良才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611日,这所源于抗大二分校,后由晋察冀军区的军政干部学校、步兵学校和晋冀鲁豫军区的军政大学、陆军中学、青年教导团共五家单位合并组成的华北军政大学在石家庄正式成立。

 

根据中央军委给华北军大的教育任务,华北局当时决定:培养团级干部500名,营级干部1000名,炮兵、工兵、摩托、参谋和政工干部各500600名,要培训旅以上的高级干部,共收学员40005000名。

 

194871日,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朱总司令亲临检阅并勉励大家为办好学校而努力奋斗。学校成立初期,由五个单位集中到石家庄的学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工作经历各不相同。根据这一情况,学校对全校学员进行考试和分科编队,到8月底,全校学员编成八个大队和三个直属队。除营职干部人数较多而编成两个大队外,团级干部、炮兵、工兵干部、政工、参谋人员,以及预科学员各编一个大队,三个直属队是:台湾队、华南队及高干队,另外还有一个步兵学校。全校人数12186人。

 

华北步兵学校这个名字是简称,早期的名字,是“华北军区直属步兵学校”,也曾叫“华北军区第一步兵学校”;华北军政大学成立后,步兵学校改为隶属军政大学,这时的名字是“华北军政大学步兵学校”。步兵学校成立,校长由原晋冀鲁豫军政大学教育长(相当军参谋长)赵再生担任,校政委由原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张明河(相当军政治部主任)担任,步兵学校全校师生共4948人,占华北军政大学全校人数比例的40.6%

 

当时的分工:华北军政大学主要培养师(当时为旅)团两级领导干部,步兵学校主要培养营、连、排三级部队基层军政干部。

 

此时的华北军政大学,全校能上课的教员仅有36人,缺额达75%!与此同时,朱德总司令对华北军政大学教员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视,明确指示学校要培养500名军事教员,为办好军大,也为将来办好陆军大学做准备。经过多方努力,二三百名收编过来的国民党各级军官陆续来到石家庄,步入华北军政大学的校门,这些旧军官过去分别就读于武备学堂、陆军大学、保定军校,其中少数还有留洋学习经历,具有一定的军事理论水平和技术专长。

 

在这个背景下,原高树勋起义部队的数百名干部走进华北军政大学,特别是华北步兵学校。

 

“德大”先生的祖父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德大”先生所提供其祖父的资料:“491月,曾任华北军政大学11大队的卫生所长,立小功一次,驻在长辛店二老庄兵营。祖父371月参加29军,解放战争初随高树勋部第一次民主投诚,614事件后,入神泉培训班。我想问下,军政大学应该在石家庄,而49年在北京长辛店应该是军政步兵学校吧。但老人后续的简历显示入解放军第六高级步兵学校,次年又改名好像第二步兵学校,家里还有一本孙毅签名的步校赠书。”

 

我就回答上面的问题。

 

华北军区成立后统一了部队的编制:“纵队”为军一级,19491月均改番号为“军”;“总队”为师一级;“大队”为团一级(特殊情况下使用的“支队”也为团一级);“中队”为营一级;“分队”为连一级(没有设“小队”这个编制)。

 

我所了解到的原高树勋起义干部,很多都被分配在“中队”一级干部。

 

你祖父371月参加了二十九军,应该是河北人,二十九军在1937年的1月只在河北省境内大批招募新兵,北平征兵的时间稍后一些,北平学兵团的军训时间就更靠后了,在那一年的六月份,芦沟桥事变的一个多月前才开始实施。

 

你祖父转到高树勋部队,我猜是1937年底以后,二十九军后撤到河北省的最南部,与高树勋部队的辖区很接近的那个地方。一些对二十九军感到失望的军人,很多是河北人,先后转到高树勋部队任职,你祖父是其中之一。

 
      二十九军在河北的最后驻地,大批河北籍人士离开二十九军,参加高树勋部队


1946年高树勋起义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想必你都清楚了,我也有专文谈起过。今天,这一事件已经明确定性为冤案,中央已经出面为高树勋及其部下军官都平反了。当年的神泉学习班,实际上是一次集体审查,明白人都看出这是一起莫须有罪名的冤案,很难再进行下去了。

 

神泉学习班后,这些高树勋起义干部(注意:你用词错误,不是“民主投诚”,投诚是俘虏,起义是同志),总计一千余人,被送到晋冀鲁豫军政大学,继续学习,实际上是等待安置。194712月,在石家庄解放一个月之后,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联为一体,于是在晋冀鲁豫军政大学教育长赵再生、政治部主任李克如、政治部副主任郭奇的带领下,这批原高树勋起义干部来到了晋察冀的冀中军区,当时还没有改称为“华北”。

 
             高树勋确实是起义,不是民主投诚


这批高树勋起义干部的两名主要管理人员,当年都是举足轻重的保卫干部,一位叫翟家骏,到冀中后被任命为冀中军区保卫部部长,因为他原本就是冀中的八路军干部,区队政委,1942年冀中沦陷后到晋冀鲁豫去工作的。另一位干部叫洪涛,解放后叫李洪涛,以后在华北步兵学校任保卫股长、保卫科长。

 

19482月华北步兵学校建立,赵再生、翟家骏、洪涛带领这批原高树勋起义部队的干部,不是全部——大部分人,合并进华北步兵学校。李克如在华北军政大学任政治部副主任,郭奇任军政大学教育部副部长、政治部政教部部长职务。

 

根据你叙述的你祖父的简历和他的专长,我疑似他被当时的冀中军区司令员孙毅给留了下来,供职于陆军中学。因为陆军中学是冀中军区开办的,人较少,据说一千来人。孙毅兼任陆军中学校长,陆军中学也是组建华北军政大学的五部门之一。

 
         冀中军区司令员孙毅,人皆称“孙胡子”


19509月至11月,时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的孙毅,卸任后接任原华北军政大学改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同年12月至1951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高级步兵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19513月至19529月孙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步兵学校校长、党委书记(195111月起)。

 

注意到没有?跟你祖父的供职部门完全一致。

 

尤其“家里还有一本孙毅签名的步校赠书”,应该是一直在孙毅的直接领导下工作的。他不会是华北步兵学校的干部,华北步兵学校的高树勋干部,遭遇的将会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轨迹。

 

仅此分析,不一定正确,供你参考。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7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