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文献参考——1939年11月1-8日戦闘後に於ける彼我形勢の概要
如各位所见,日军也有“战斗详报”一说,进行战后总结,应该是每个正规军在主要战斗后不可缺少的例行公事。
同样,战斗详报,有准确的,也有不大准确的,我对一分区司令部发布的雁宿崖(三岔口)、黄土岭战斗详报中的许多内容情节持有质疑。
上文中日军提到的“第一师”,毫无疑问指的是一分区杨成武的部队,“第四师”,应该指的是四分区的部队。日军的情报不准确,1937年10月底,由于晋察冀八路军在一个月间的急剧扩大,于是晋察冀军区宣布成立杨成武为首的“独立第一师”。
但这个“师”的编制仅存在了不到一个月,就在国民党政府的抗议下宣布撤消,从此改称“支队”,与军分区平级。到1939年底,两年时间过去,日军仍旧以为八路军“师”这个机构依然存在,而且以为,雁宿崖、黄土岭战斗有四分区八路军主力远道来支援。
文中的“百二十师”,指的是贺龙的一二〇师。但我不认为是黄土岭参战的特务团,而是在雁北地区的三五九旅。因为雁北地区八路军也在张家口日军的攻击范围之内,而从灵寿县远道赶来参战的特务团超出了张家口日军的情报范围,他们认为是雁北八路军支持了黄土岭战斗。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对中国抗战或二次大战中的中日战争史的研究,不外乎两大派别:“知中派”和“知日派”。尤其近几年来,“知日派”声势渐旺,许多人以日本发现的中日战争史料来修改中国抗战的阶段性历史结论。
在“知日派”群体中,鱼龙混杂,既有几十年功力的专职史学教授,也有自称是“学渣”的社会青年,从没有日本留学的经历,也没在日本居住过,甚至都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日语,就敢于公布自己在日文史料中的“重大发现”,有的甚至著书立说……
如各位所知,我不敢称“知中派”,更不敢称“知日派”,我只对晋察冀八路军的部分抗战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所以,分析日军的部队规划及军事行动不是我的专长,对这部分日军史料我可以对我所认为有问题的内容提出质疑,但不做历史评价,我只对我熟悉的晋察冀八路军方面的史料进行评价。
由于当时日军牢牢占据着黄土岭战斗后的主动权,一分区各主力团分散隐蔽驻扎,一分区司令部无法从直接参战雁宿崖、黄土岭战斗的部队中准确获取第一手资料,晋察冀军区和八路军总部又急于得到雁宿崖、黄土岭战斗详报,我想,急于求成而造成忙中出错,这也是一分区战斗详报不大准确详实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