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YANXIN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7

冀热察挺进军研究——冀热察挺进军典型战例剖析

$
0
0

    冀热察挺进军典型战例剖析

 

八路军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还是打仗,打日本鬼子,当然伪军也包括在内。一个地区的八路军最终表现如何?首要的一条是看他在抗战的历年中究竟消灭了多少日伪军——特别是消灭了多少鬼子?

 

历数晋察冀八路军的八年抗战,最拿得出手的几场规模性伏击战,除了1939年的陈庄战斗是以贺龙为主的晋绥一二〇师的部队打的,晋察冀四分区的五团在这场战斗中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其余几场有伏击、有缴获、有俘虏的规模性战斗,比如大龙华战斗、麻田岭(以前错记作“摩天岭”)战斗、雁宿崖、黄土岭战斗等等;还有1940年的井陉战斗、涞灵战役中的几场战斗等等,都是一分区部队打的。

 

这中间,有的战例是团以上作战规模,几个团配合作战,比如雁宿崖、黄土岭战斗,还比如陈庄战斗等等,百团大战第二阶段的涞灵战役也是如此;有的战例作战规模稍小一些,晋察冀常见的是团级规模的作战,比如一分区1939年打的大龙华战斗、麻田岭(《杨成武回忆录》中错写作“摩天岭”)战斗等等。

 

对比之下,挺进军拿得出手的战斗有哪些?

 

挺进军193911月才组建完毕,所以最初的主要战斗都发生在挺进军实力最足的1940年。在挺进军存在的总共三年间,挺进军拿得出手的名列第一的战例,当属1940年的杜家庄战斗。这是一场团一级规模的作战行动,作战主体是挺进军九团。据说这场战斗上了军事科学院编撰的《军事大百科》的“战例篇”,但我没有拜读过,因为无处寻觅。

 

相对于《杨成武回忆录》中对一分区的诸多战役战斗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杨成武从未在现场亲自指挥的雁宿崖、黄土岭、东团堡战斗也都记述的栩栩如生,如临其境,反之看《肖克回忆录》,这个肖克同样没有亲临现场指挥的“杜家庄战斗”却不见有专门的文字记载,很是可惜。

 

但也有平西抗战老干部的回忆中,把这个“杜家庄战斗”称为“齐家庄伏击战”和“杜庄西山歼灭战”的,因为这两个村子相距不远,都在门头沟(抗战时期叫宛平县)的清水镇西边,属同一场战斗的不同称呼。

 

对挺进军的这个堪称第一的杜家庄战斗我做个详细分析和研判,当然,如姜克实教授所教导的那样,我是站在八路军方面的立场,从八路军的史料中去剖析这场战斗的。

 

杜家庄战斗的经过大致如下:

 

19402月末3月初,日军张家口独立混成2旅在原旅团长阿部规秀被一分区八路军在黄土岭打死后,新任旅团长人见与一中将继任后,亲自坐镇怀来县城,出动兵力近九千,分十路从河北涿鹿县矾山堡、蔚县桃花堡、北平以西的门头沟等地,向平西斋堂抗日根据地进攻。其中第一路日军两千人,加上炮兵、后勤辎重,总计两千五百余人,都是日军,这路日军的主要作战目的就是压缩挺进军主力于斋堂川中,争取在永定河畔将挺进军歼灭。

 

杜家庄战斗,打的就是从蔚县矾山堡直奔门头沟清水、斋堂的这一路日军。

 
                                     杜家庄战斗经过示意图

                                  杜家庄战斗周边地形图

                         杜家庄战斗全过程的日军行动路线示意图


此时,距日军独立混成2旅前任旅团长阿部规秀在黄土岭被歼灭,时间过去了三个月,新任旅团长人见与一汲取了阿部规秀亲自上阵而送命的教训,不再自己带部队前往,而是坐镇怀来县城,指挥所辖部队进攻平西根据地。

 

同样,黄土岭战斗进行的时候,肖克挺进军几个主力团刚组建完毕,在“账面上”平西挺进军聚集着一万多刚组建完毕的主力部队。为什么是“账面上”?因为有的主力团一组建完毕就开拔了,不在平西。实际在平西斋堂地区的只有这一个九团。

 

幸好这个九团没有被分割成两个小团,是一个三千五百人的大团,跟一分区主力团一样,每个营四个连编制,而且陕北籍老兵占据多数,否则,没有实力与日军对峙。

 

日军的情报工作是第一流的,1939年的11月,阿部规秀亲自带领的日军在黄土岭被奸的时候,肖克挺进军全部聚集在斋堂川进行整编。挺进军刚组建主力团完毕,张家口日军已得到了详细的情报,挺进军整编出正规部队一万余人。人见与一派出的两千五百人的日军部队,作战对手就认定挺进军刚组建出来的这几个主力团。

 

我多次介绍过,平西这个地区山高石头多,产粮很低,当地群众生活艰苦,还要筹集军粮,支援八路军给军队做军鞋军袜。平西群众虽然极力节衣缩食把仅有的一点口粮:玉米、土豆、黑豆都拿出来支援八路军,但仍然无法解决部队给养问题。为解决部队吃饭问题,挺进军军部做出决定,主力部队适当分散转入外线,化整为零,一面做群众工作,一面筹划给养,以便减轻根据地人民群众的负担。

 

几个月前的挺进军刚组建几个主力团之后,六团已给了出去,七团在外线作战,十团在靠近平北的地区,十二团去了冀东,平西地区只留下一个九团。九团此时正按命令化整为零,筹粮扩兵,补充自己,减轻人民群众负担。团长黄光明率二、三营、骑兵连及团直属队驻李家堡、孔涧、张家庄一带;政委王季龙率一营驻桃花堡、冀家庄、洪桥一带。部队头一天刚到达目的地,还未分散布置任务,就接到军司令部急电:矾山堡等据点的敌人已集结兵力开始向我平西根据地大扫荡,命令九团主力星夜兼程,立即赶回张家庄、齐家庄一线,阻击敌人进攻。

 

接到挺进军司令部的电报命令(注:这点是挺进军远不如一分区的地方,一分区全境有电话线分布,甚至直通到涞源前线,挺进军各团还要靠电报相互联系),九团立即收拢部队,各营星夜强行军于根据地腹地斋堂地区,在齐家庄、杜家庄、庄里一带集结,准备战斗。齐家庄、张家庄、杜家庄这几个村子总长七八公里,处于龙王沟、大西沟底,沟底仅有两里地宽,两侧均是高山,沟为西北、东南的细长走向。村子的两边一溜重山,而且都是挺拔高大的悬崖峭壁,作为九团居高临下的埋伏地点十分理想。

 

(顺便说一句,诸位读者往地图上看,从杜家庄往东的清水镇,偏北有一个小村上清水,俺在这个上清水住过一个月,最远至北边的龙门涧,当年日军撤退的路线,都走遍了。)

 

39日,矾山堡日军先头部队在孔涧与九团接触,发生前哨战。同样汲取阿部规秀在黄土岭被八路军合围的惨痛教训,摸清八路军位置的日军稳扎稳打,不急于前进,五天后的14日,才逐步靠近齐家庄一线。

 

接到敌情,九团决心在齐家庄、张家庄、杜家庄南侧一线占领制高点,伏击敌人。其部署为:各营从西向东沿南坡、被子岭、崖古岭、奴才岭、罗斑岭、南坨山按一、二、三营顺序一线配置;团不留预备队,各营纵深配备,留有预备队。九团的计划是战斗打响后,以火力杀伤敌人,将敌人压在沟底,给予歼灭。如敌沿杜家庄方向向清水逃窜,全团立即追歼。另,派出一连于后北坡担任警戒任务。

 

15日上午,九团主力于当日上午11时左右全部到达了指定地点,各营部队隐蔽进入阵地,严阵以待。15日下午约1点,日军近两千余人,依仗武器装备优良、战斗力强,根本没有把八路军放在眼里,到达小龙门后,日军步兵撇下后续炮兵、辎重而不顾,单独冒进。黄昏时分,日军先头部队已进入齐家庄村外沟底,部队原地坐下休息,后尾部队在小龙门有宿营企图。所以战斗打响后,九团根本没有发现日军的辎重部队,几乎坐失歼敌良机。

 

到达齐家庄的日军观察到周围均是高山峻岭,自己处于沟底,地形十分不利,即派出排哨,向九团伏击阵地爬来,大部队则于齐家庄外压满沟底,准备宿营。此时的时间依旧1点多钟。就在日军侦察哨接近九团伏击阵地时,团发出攻击信号,全团所有火力一齐开火,以猛烈火力射击,将沟底敌人打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当场击毙敌联队长缘川中佐和中佐参谋一名。激战四小时,敌死伤二百余人(高克恭回忆录中提供了准确数字:260人)

 

日军失去指挥官,以班、排为单位利用石头、土坎等遮蔽物进行顽强抗击。此时,九团准备冲下山去和敌人拼刺,但日军已向尚前进在小龙门的炮兵部队呼救,很快,日军炮兵即向九团阵地炮击。敌人发射的炮弹均是催泪弹和毒瓦斯弹,致使九团一营几乎全部中毒,减弱了攻击力。趁此机会,敌人渐渐收拢了部队,占领不少土坎、土包,反击力增强,战斗处于相持状态,而此时,小龙门之敌前来接应齐家庄之敌。

 

九团考虑,虽暂时消灭不了敌人,但已给予敌人以歼灭性打击,我军此时伤亡甚小,不宜久战,即发出命令,留一个连在奴才岭监视敌人,其余部队撤回奴才岭以南庄里附近休息。几小时后,我军中毒部队也恢复了战斗力。

 

交战的第二天,16日拂晓,日军开始向东清水、斋堂方向移动,九团正要全团追歼,得群众报告,知道后续辎重部队160余头骡马和饭田中队护卫部队134名日军士兵。这些人还不知前方部队挨打,以为平安无事,连人带马翻越老婆岭姗姗而来,毫无戒备。九团立即决定:二营于齐家庄一带再次设伏,袭击敌辎重部队,歼灭其部队,夺取其辎重;一营、三营在团政委王季龙、副团长赵文晋、政治处主任蒲云照率领下迅速追歼逃敌,团长黄光明(当时正发高烧)、参谋长唐家礼因病留齐家庄指挥。 

 

九团追击部队追至下清水村时,日军留下一支部队占领了下清水村北侧大北沟西北山上的古庙,企图阻击我军,掩护其大队顺大北沟向燕家台方向撤退。此时,由于北边十团的到来,九团一、三营将追击敌人交给十团,自己于17日凌晨撤回齐家庄继续参战。

 

九团设伏部队由二营营长詹大南、教导员曾威布置,将部队配置在齐家庄、张家庄南坡、崖古岭、奴才岭一线,留下监视哨,其余部队进入伏击阵地隐蔽待机。16日晚8时左右,日军辎重饭田部队134人,押运弹药给养,共骡马160余头,进入伏击圈。詹大南一声令下,二营趁夜幕悄悄运动接近敌人,全营火器一齐开火。日军乱作一团,丢下辎重,纷纷后退,少佐饭田很快收拢了残存部队约七十人(一说百余人),向背后的东山梁上撤退,占领了东山梁的纵向雨裂沟小青峪沟、梯子沟制高点,仓促转入防御,固守待援。九团以为战斗结束,派出警戒部队,开始打扫战场。

 

17日凌晨,九团军民将缴获的全部辎重运往齐家庄,隐蔽在小青峪沟、梯子沟的敌人竟一动不动,没被我军发现。政委王季龙和副团长赵文晋带领警卫人员骑马到消灭敌辎重部队的战场了解战况,这时天已大亮,太阳高照,他们通过阳光的反光,发现在迎面东山梁小青峪沟前仅有半亩地大小的坎台上密密麻麻地隐伏着敌人,敌人全都上好了刺刀,挂上大衣,静悄悄地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当时敌人肯定也已发现了他们,但因敌情不明,不知八路军虚实,怕暴露自己,竟没有射击。王季龙、赵文晋随即装作没有看见敌情,得以悄声退回。

 

骑马返回后,九团领导立即下令,重新组织战斗,一营跑步加入战斗,将敌人围困起来。此时当地群众报告,敌人所占东山梁背后是悬崖峭壁,无路可走。九团决定:一、二、四连正面攻击,迫敌上山,将其诱至绝路;三营从东山梁南侧助攻,切断敌人向杜家庄方向的退路;三连、骑兵连沿齐家庄通往东山梁的山中小路迂回上山,从敌人背后压下来,将这股敌人全部歼灭。二营担任团预备队。

 

上午10时,战斗打响。敌人居高临下拼命抗击,且战且退,战斗异常激烈,打了整整一天没有结束。傍晚,敌已退至山上。九团此时发出停止进攻命令,召开干部会议,布置将这股顽敌围困起来的任务。刚刚散会,突然,东山梁上火光冲天,枪声、手榴弹声、人声响成一片。原来,迂回部队三连和骑兵连没有接到停止进攻的命令,现已迂回成功,借夜色和手榴弹烟幕突破了敌阵地,大刀接战,正与敌人展开殊死肉搏战。

 

与此同时,团政委王季龙、副团长赵文晋指挥正面攻击部队冲上山梁,将敌人压在雨裂沟里,杀声震天,大刀飞舞,九团越战越勇,逐渐将敌人赶向悬崖。残余的敌人一看大势已去,无法挽回败局,便将枪砸碎,跪在地上,两手合掌,纷纷跳崖自杀。很快,残余的七十多个敌人被全部歼灭,生俘日寇十一名,缴获重机枪三挺,轻机枪六挺,掷弹筒四具,步枪六十支。三连仅伤亡七人,三营教导员戴成举同志,营特派员杜修志同志光荣牺牲。 

 

18日上午十时左右,齐家庄伏击战全部结束。这一仗,历时三天三夜,四次战斗,九团杀出了威风,使日寇提起九团便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此战主战场在齐家庄,团指挥部设在杜家庄,战斗结束地点在杜家庄北山,所以称之为“杜家庄战斗”。其实更准确的应该称之为“齐家庄伏击战”为好。

 

综述起来,杜家庄战斗应该是团级规模,总计歼敌大约在四百人(260+134)左右,击毙联队指挥官1名,俘虏11名日军士兵。缴获:各种枪支近200支,重机枪3挺,轻机枪6挺,掷弹筒4具,100匹马。

 

高克恭回忆说歼灭敌人约3000名,我认为与事实相差很大,故不采信。我疑似他原本要写300名的,不想多写了一个“0”,造成错误。其实,数字300名倒还是可采信的,原来伤亡日军260名中的死亡者,加上眼前这134名实数,得出歼灭日军总计约300名的结论(原平西老战士马永臣的回忆中,对杜家庄战斗未提供战果)。

 

但是在没有看到日方提供的伤亡者数字之前,上述八路军方面提出的战果仅供参考。

 

从杜家庄战斗的歼敌数字和缴获物品来看,此战应该与一分区19395月的“大龙华战斗”规模相当,同样都是团一级作战规模,消灭敌人四百余,俘虏十几名。但大龙华战斗,虽然是一团在独自进攻,但同时却有几个团在埋伏打援,只不过埋伏的不好,被增援的敌人看破,迅速退回而已。而杜家庄战斗,始终都是九团在单打独斗。大龙华战斗的缴获也远高于杜家庄战斗,仅几百发迫击炮弹,以后都背到延安,在保卫延安的战斗中派上用场。尤其大龙华战斗缴获的日军文件,让延安的党中央赞不绝口。

 

还有一个略有差异的杜家庄战斗记述,刊载在1940年《八路军军政杂志》二卷七期上,这就是用挺进军政治部主任伍晋南名义发表的文章“我们怎样粉碎了敌寇对平西的‘春季扫荡’”(我一直没能查到这篇文章的真正执笔人是谁,应该是挺进军的一个秀才),敌军进攻平西的九千人分别是日军六千人、伪军三千人、民夫两千人、一千多牲口,以及数百名“奸探”,分几路进攻平西根据地。

 

其中的西北方向,距斋堂最近的矾山堡的日军二千五百人,但经小龙门进攻清水的日军——也就是九团面对的这支日军,为绿井大佐的部队,是进攻的主力,约千五百余人。但这千五百人又分为三路,分别是进攻斋堂400人;沿河城600人;向阳口600人,15日先头部队抵达杜家庄。这个敌情数字更准确一些。

 

九团主力埋伏于张家庄,15日黄昏趁夜色接近敌人突然开火,敌死伤两百余人。小龙门、杜家庄之敌回援张家庄,但九团已退走。17日夜,伏击饭田辎重后勤中队68人(注意到没有,不是前面说的134人),全歼敌人,俘虏7名(不是前面说的11人),称之为“杜庄西山歼灭战”,这是当时最初的提法。

 

由于挺进军没有“战斗详报”制度,可以将伍晋南这篇文章看作是最准确的挺进军战斗报告。

 

平西战史中的杜家庄战斗也存在一些疑点:

 

黄土岭战斗,八路军五个团万余人,包围阿部规秀1500人,鬼子大部被歼,少部余者仍有斗志,八路军无可奈何,啃不动也。此杜家庄战斗,九团三千五百余人,伏击日军两千人,战斗力可敌八路军万人的两千日军辨别不出八路军的火力远不足万人吗?竟然仓皇退却,是何故也?进攻平西的日军真的有两千人之多吗?

 

雁宿崖战斗,晋察冀八路军三个主力团六千多人以十比一的绝对优势,依靠有利地形伏击鬼子六百多人,光骡马驮子缴获了三百多匹,还有几门山炮。反观,进攻平西的鬼子兵两千多人,仅缴获一百匹马(驮子),作为两千人随行的后勤辎重,是不是太少了点?这路鬼子兵带的那些炮呢?

 

说是打败了日军,但奇怪的是,日军退却,不按原路退回,却向平西根据地腹地斋堂“退却”,越退却越深入,方向不对。我疑似在清水一带接替九团“追击”日军的十团,其实是将日军引向远离平西根据地的北边。如果真的在齐家庄-杜家庄战斗中吃了大亏,近在蔚县矾山堡的日军“前指”为什么不派出援军来报复呢?

 

日军是报复心极强的军队,在雁宿崖战斗吃了亏,急于报复,才有了后来的黄土岭战斗;黄土岭战斗又吃了亏,才有对一分区狼牙山根据地的连夜偷袭。一年后的1940年秋末,日军东团堡吃亏后,也当即派出军队进行报复性扫荡,占领了易县狼牙山根据地。撤离根据地暂避到完县-唐县交界处的杨成武,随后才有了接到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电报的平西之行。

 

日军杜家庄战斗后的报复行动在哪里?我始终搞不清楚。

 

吃亏后的日军一定会搞报复行动,这是个铁定的规矩,这也是日本人“不吃亏”、“不服输”的民族性所决定的。1940年挺进军在春季的杜家庄战斗之后,还有过一次载入挺进军战史的战斗“上下河村之战”,可能许多人不知道,这个被列入挺进军著名战例的“上下河村之战”,像“黄土岭战斗”一样,是日军报复行动的结果。

 
                               上下河村战斗经过示意图

                                  上下河村战斗周边地形图


19407-8月间,八路军在华北以正太路(河北正定至山西太原)为重点发起百团大战,九团代表挺进军在蔚县参战,是百团大战的最北端战场。

 

820日晚间,九团按照挺进军命令,在北线展开破袭战,向涿鹿、蔚县之间的桃花堡、石门、冀家庄、洪桥、道拉嘴等7个据点发起攻击,经过一夜激战,除石门据点外,其余几个据点均被攻克,缴获大量物资,俘虏了一批伪军。

 

注:此战斗见于1940928日《抗敌报》(《晋察冀日报》的前身),新闻标题:“我平西挺进军攻入蔚县东六据点”;但战斗时间记载为“本月”22日、23日。

 

第二天拂晓(821日),奉命撤出战斗的九团在山脚下的上下河村休整。上河村高,下河村低,两个村相距有两里地,九团此时有主力兵员两千多。

 

与此同时,夜间吃了亏的日军纠集了几个据点的鬼子兵200余人,伪军400余人,总计六百余人,在21日早晨杀向上下河村。敢于以少击多,主动寻求作战,体现了鬼子兵的绝对自信。

 

日伪军早晨从石门据点乘汽车出发,在道拉嘴据点下车,步行前进,中午时分开始攻击距道拉嘴较近的下河村。此时,九团主动放弃了地势较低的下河村,占领了下河村的日伪军继续向上河村前进。主攻的是鬼子兵,伪军在鬼子兵南侧,速度较鬼子兵迟缓。

 

接近上河村边的土墙时,担任防守的九团二营(詹大南营)猛然打响,伪军丢下鬼子掉头就跑,战场上只剩了鬼子兵。团政委王季龙带一营赶到,两个营几次展开攻击,均未能消灭鬼子兵,九团已有近200人的伤亡。

 

天色已黑,九团将以逸待劳的预备队三营拉来,展开夜袭,直至夜间11时,战斗方结束,全歼了日军200余人,又歼灭同来的伪军百余人,九团伤亡400余人。

 

此战,因为九团伤亡过大,受到肖克的批评。

 

注:在1940930日《抗敌报》上,日军的报复性攻击时间记载为24日,日军的报复攻击规模为200余,被击溃后,25日再次出动200余,再被击退。

 

挺进军的军事管理制度不如一分区,挺进军没有一分区那样的每战之后的战报、战斗详报那样的军事总结文件,所以你查不到更细致、更准确、更详尽的史料。

 

再继续推论,八路军是大部分文盲农民组成的军队,没有日本军队那样的缜密细致的统计制度,战果统计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在所难免。

 

所以,终上所述,我从不认为我的历史文章具有百分之百的正确性,我在本文中引用的两个不同来源的史料,也可能都是错误的。所以,根据不断发现的新史料以校正老文章中的观点和统计数字,才是应该具有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上下河村战斗之后,日军对平西根据地展开了最大规模的大扫荡,烧掉了挺进军的被服仓库。日军的大规模烧杀导致了平西民众对挺进军的怨恨情绪,加上挺进军扩大征兵,最终激起民变。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7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